优美散文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优美散文 > 正文

花山

时间:2017-04-16  阅读:519  作者:紫夏

花山

春节已过,时令该已经从冬天走到了春天来了。然而,这一春,似乎仍旧是细雨霏霏,乍暖还寒。城东山上的桃花仍然萎靡不振,湿渌渌的,没有一点生机。果家们说,今年的果子一定不结了——多了几分的忧虑。

刘锋博士是贵州大学的老师,他对我说:天气不好,我们到乡下去走一走,或许天气会好了起来,能解一下心中之沉闷,正好回来给老人立碑,大家去热闹热闹。好吧!反正是周末,去走走也行。以写乡土文化出名的作家卡柳先生,可能对地理学有点参悟,他开玩笑地说:能考上大学叫中举,读了博士就叫中进士,刘锋是教博士的博士了,祖坟肯定有点来头。去吃点滚山酒(当地人把挂青酒叫滚山酒),也许能沾上一点“博士”的气味。

花山在施秉县东南部三十公里处,有两条公路相通。道路的弯度大,但路面确很好。刘锋博士的祖父曾在那里工作过,因而,其家也曾在那里居住。当祖母百年过世之后,也就安葬在那里。七十年代末,土地下放,其家迁回老家马号金钟山脚下的象根。刘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把书从乡村读到了大学,之后又读到了博士。如今他成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说,出门久了,得回来看看,他说: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清明回乡回乡祭祖,以示不忘先人之德行,不忘故土之育恩。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花山,之前我未曾到过,更谈不上对它的印象了。车花山,天气则朗然起来——出行前,天气前不放晴,我还是穿得厚厚的冬衣,此时,身体显得雍肿而发热。环顾四周,村落,田园,森林,河流历历在目。时缝清明之季,南山上那座座坟茔有很多已挂上了挂纸。除了白色之外,不实兼杂着红色和绿色的纸花。

最先来帮助立碑的人,已三三两两往山上搬运砌坟的石头,大大的石碑由十余个人慢慢腾腾的往山上搬运。立碑是要请巫师的,主人家已请了苗族巫师在那里作法。纸扎成的彩虹竹条,纸鬼人等悉数插上。祭祀用的祭物已摆上了祭台。趁着别人劳作的空闲,我提着相机往村落走去。

花山是个苗汉杂居的村寨,据悉,这里以宋氏、舒氏为主,同时还有吴氏、龙氏、潘氏等苗族。苗族是民国时期从双井、谷陇一带迁入的。远远望去,这村子既有古旧的木屋,也有新建的砖房。砖房和木屋相间是古树和竹园。而绕村而过的小溪更是黛绿的丛林。丛林下临溪的边上有小井。井是用石头拼砌的,还有水泥硬化的盖板,用作防尘防污的。不过,现在当地人并不以此井作为饮用水了。近年来,他们的饮用水从离此地有一里路的田园大井里抽来,水源足,卫生得多。

花山,是明季民屯之地。据黄金榜曰:兵防之击于潕也,重矣!明初,施秉有岑麓等四堡,邛水有荡洞等一十七堡,镇远长官司(今县)有金堡一堡。蓋镇远为滇黔门户,而施秉、邛水又为苗人出入咽喉。欲通云贵,当守镇远;欲守镇远,当营施邛。蓋施秉接壤九股、两江、臻凯黑苗,邛水界连施秉黑苗,又接壤黎、铜一带红苗。东入则自邛水,西入则自施秉也。花山属偏桥卫地,又靠近“九股”,自然是屯兵之地。清康熙年间施秉进士陈特庵说:“自古屯田,皆于军伍之外,各分官置司。惟明制,则于卫所在有闲田旷土,分军以立屯堡。”《明史》载,洪武二十三年四月,“于镇远地置偏桥、清浪二卫,属湖广都司。”我不知道明季这地方有没有“闲田旷土”,但绝对是“黑苗”疆土。是明军的到来,将所谓黑苗挤压于清水江以西以南,其“闲田旷土”才被“让”了出来以供屯军屯民之需。当时偏桥(现施秉县城)千百户:分前、后、左、中、右五所,共屯军五百七十户。且大多带有家眷的。从这里往南至清水江胜秉(原施秉县城)设黄水堡、焦源哨、响水哨、巴团哨、鼓楼营、凉伞营、杨坪营、骊山营、黄冲塘等哨堡营塘。宋诚,定远人、洪武初年袭父职,有功,调偏桥左千户(五品)。他曾屯军于花山凤凰坡,镇守这苗疆。后参与了偏桥卫城的工事修筑。洪武三十年(1397年),他曾带兵镇压镇远鬼长箐苗民起义。永乐十年(1412年)宋诚率兵镇压偏桥白洗苗苗族起义,征至白洗翁根角阵亡。翁根角又名黄泉,因其阵亡于此,后更名为“将军坳”。

花山很美,名如其名。古树已很老,叶子确翠绿,花确还很艳丽。花山有故事,故事让人辛酸。不过,昔日的硝烟早已被历史冲淡。现在,当我们静下心来,听听老人们的隐隐诉说这些故事,仿佛让我们读懂民族和谐的真谛。

相关专题:天气 博士

赞(3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篇散文心情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伤感散文优美散文经典散文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