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日记

雅赋网 > 心情日记 > 幸福日记 > 正文

“三月三,赶春社”

时间:2017-04-04  阅读:414  作者:东东新

“三月三,赶春社”

“三月三,赶春社”
——东安传承三千年传统民俗的一张靓丽名片
蒋东新
  
三月三,是华夏古老的民俗节日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春社,也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后来渐渐演变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由于两个节日时间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体。在这一天,人们踏青、赶集、访友,为新的一年获得大丰收而祈福。然而随着时间长河慢慢流淌,这一民俗也渐渐从大多数人的记忆和生活中消失。
有学者归纳其兴衰:“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然而在湘南桂北一隅,却有一地完整地保留了这个传承三千年的古老习俗。
这就是位于湖南永州的东安水岭乡。她既是“中国武术之乡”——东安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湘南的“世外桃源”,更是让周边人民交口称赞的“绿色农产之乡”。“三月三,赶春社”便是该乡传统民俗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这一天上午九点多钟,虽然天空还下着毛毛细雨,却依然阻挡不了四里八乡的百姓前来赶集。近十点,雨停后,人渐渐多起来,整条水岭街道似乎都在沸腾:人头攒动,商贾云集,谈笑声、吆喝声、嬉闹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坊间曾有打油诗云:
  四里八乡来赶集, 农家自产货便宜。
  竹篾箩筐成堆摆, 鱼虾活蹦水中栖。
  叫卖吆声招客众, 围观砍价给钱低。
  闲中热闹图一乐, 遍看风情心自怡。
  话不多说,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去感受节日火热的的气氛,分享这份快乐吧!
  先来看看吃的。几乎每次赶集,吃货们都不会忘记它——油炸粑粑。看着摊主先将白色的糯米团揉成溜圆的球状,沾些芝麻,再放入到滚烫的油锅,“哧溜”一声,油锅里一时热闹非凡,糯米球在油锅里翻滚,白色渐变成浅黄,直至全身金黄,泛着亮光,不断挑逗着你的味蕾,还没下嘴,便口水直流,用一根竹签,将金黄的、油炸过的球球串成一串,香、软、甜,实在美味极了。
卖棉花糖的摊前围了一些小朋友,他们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未做好的棉花糖,雪白的、蓬松的棉花糖,拿在手中,仿佛天边掉落的云朵,吃在嘴里,甜丝丝的……早就绝迹在都市中的传统爆米花,你有多久没吃到了?香甜的水牛花粑粑也是春社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哦。
再来看看玩的。“叫叫”——童年赶社的时候必买的玩具!外面木头染红里面一根小竹管做成的喇叭,我们自己也可以砍一根“麻拐树”,抽掉里面的木质部,把树皮刮掉,只留下韧皮部做成小喇叭,吹起来也很响亮,在那个缺少玩具的年代,这些玩意儿都成了我们童年生活中美好的回忆,现在每每看到倍感亲切。随着哨声想起,周边赶集的人们也露出会心一笑,不知有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在这一刻被唤醒、复苏。
小家伙们只关注好吃的,好看的,大人们则忙着去购买家中需要的农副产品。热闹的圩市,吸引了附近的村镇农家人。赶圩的人们都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每年的三月三赶圩日在丰富水岭乡村民生活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深受村民欢迎。
在未来,这张代表水岭,代表东安的文化名片,也会随着东安微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成为感受东安生活气息,了解东安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今天赶社,挤社去!儿时的赶社是一圈油炸粑粑和喇叭叫叫,后来的赶社是给儿子坐的小木凳和一家围着吃饭的木桌椅,现在赶社啥也没有,纯粹就是去瞧瞧,去感受那种久违的亲切的气氛热闹,去寻找那既遥远又好象就在昨天的记忆……

相关专题:民俗 节日 热闹 人们

赞(1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日记大全心情日志心情随笔幸福日记快乐日记感伤日记难过日记无聊日记思念日记感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