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那会儿,学校是要求上晚自习的。我家离学校不远也不近,选择的走读。
不远是因为大概仅有500米的路程吧,直线距离估计也就百米,以致于我时常在睡梦中听到学校的铃声。不近呢,主要是每次上学都要翻过一座山,从家里“夺门而出”,快速冲向山坡,然后又快速冲下山坡,越过一条小河再上个小坡就到教室了。
这一条500米的山路镌刻在少时的全部记忆里,路上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记得很清楚,甚至半途中小竹林的竹根长到哪儿了都十分了然。当然,记忆最深的是“发光草”了,透着丝丝害怕的神秘美。
“发光草”是我们几个小伙伴起的名。在夏末某些时候的夜晚,那几株草会发出幽幽的蓝光,比萤火虫的屁股要蓝一些。上完晚自习,每每经过那地儿,都会熄掉微弱的手电筒,看看那草还亮没有。
“发光草”所处的位置是在上学路的顶点即将下坡的地方,也是一路上最阴森的地方,顶点并非山顶,而是一处山坳,路的两旁是高耸的山,山上杉树和松树郁郁葱葱,遮挡了这一段50米左右的道路,似乎像是一处隧道。“发光草”往下几步有块小平地,曾经有间破败的小庙,后来似乎重建过又损毁了。村子里茶余饭后闲聊中的几件“鬼怪”故事出于此地。在没有现代化信息网络充斥的童年,村里人的交谈信息自然会落到我们的耳朵里。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每次经过那一块都会阵阵凉意。
所以上晚自习,走夜路曾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障碍。多数时候有同学同行还好,偶尔也会一个人,那就好比一场冒险。
当然,对于“发光草”也自然抹上了阴幽的色彩,每次都是好奇和害怕参合的复杂情感。有伴的时候还敢停下来好好端详,一个人走夜路完全是“奔跑模式”,对于“发光草”必然只是匆匆一瞥,没有飘过来跟着我走就是万幸了。
害怕归害怕,也曾仔细的思考过、研究过。我们把那些草折了下来,发现发光的是根部的一截,而且折下来它一直发光,甚至丢弃在地上,同样透着幽幽的光。我甚至曾一度认为“发光草”与鬼火有一定的关系。
后来,在某个时候,我看到“腐草为萤”这个成语,似乎出自《礼记》,然而所说的却是腐草会化作萤火虫,传说罢了。而我所见的“发光草”呢?
有许多年不曾在适当的时候回老家了,上学那条山路也早已被人们遗弃,不知道那些发着幽蓝色光的草是否还安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