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给你猜个谜语。”我说“好嘛!”她接着说:“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你猜猜是什么?”呵呵!这诗我曾也读过,刹时给懵住了。搜肠刮肚好不容易猜了出来!“桂花!”“知道桂花还猜这么半天!”我说:“我一向是很木讷的,别怪你哥。这谜语是杨万里的一首诗,叫《咏桂》。”来电话的人叫“雨初,晴也!”,是个网名,是个苗家的傻妞。我知道这姑娘并不是要我真猜什么谜语,而是要问我偏桥的桂树开花了没有。
我所居住的街区行道树就是桂树,虽说树不高,确也拥挤着看不到尽头。每到秋天,这桂树总是开着繁盛的桂花,花龄长达半月之久,那可是个沁人心脾的日子。不过今年的桂花却开得比较晚,八月十五都过好久了,居然没闻到一点点味。我说,是不是国家搞错了历书?我这一说,有人也有同感,小卖部的小刘就说,八月十五整条街只开一棵,而且开得稀稀拉拉,香味也没有闻出来。不知道今年的桂花乍就开得这么晚,我是找不到原因的,历书算错是最大的问题,否则“八月十五桂花香”这词得要改写了。
谁知,国庆节一到,人行道上的桂树则劈里叭拉地次第开了起来。今年的桂花迟后确实是有原因的,因为桂花的花芽萌动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低温刺激。今年上半年雨水较多,而入夏之后,天气持续高温,而进入秋天之后,更是没见到一滴水下来,而这昼夜温差不大的天气状况使得今年桂花的花期比起往年来推迟半个月之久。也只有迎来迟到的赏桂期了。
偏桥人很自觉,他们不存在“独自留香”的性格,所以走到街区,你看不到摘花的现象。因而挂在枝头上的桂花更是色彩缤纷艳丽无比。这天虽说有那么点凉快,可这桂花之香还是招惹了许多的市民,他们拿着凳子,在桂树之下闻香赏桂。
偏桥原是个桂树比较多的地方,明清时有的大户人家总将把自己的院舍取名“桂园”、“广寒居”或“木樨池”等等。明代有学宫,也就是小孩读书的地方,取名为“桂园秋香”,清代的教谕詹霖还赋上诗文,曰:“晴空玉宇殿生凉,双树移来月窟香。借指科名容易事,千秋道味在宫墙。”明代施秉进士熊祥写了一首《秋闺》的诗,诗云:“云霞暗淡树苍凉,渺渺沅湘不可望。晓起捲簾江上看,鸳鸯还是一双双”。此诗含而不露,风格高雅,最近唐韵。说的是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养在深闺的少女不能象男孩一样出行偷瓜,只得在闺房里捲起窗下的簾子,向潕阳河张望,见到满河对对鸳鸯在游动,试想着:在这个花好的月夜,我为什么这样孤独着呢——她思春了。
偏桥之桂有桂花的故事,当时有“偏桥古桂秀才西山”之说。这“之说”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有来头了。传说偏桥西面有西华山,山上住着个老道人,这个道人叫岩峻、岩峻是个得道高人,学着先祖老子一派的装束,来往于偏桥与西华山之间。他白天倒骑着黄牛,口念着“东边日出西边雨,西边落日东边雨,西山云头溪边水,溪边落日西山雨。”这老道人总是重复着这几句不诗不词的话语,人们总是一头的雾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说,世上万物都是相辅相存的,有东有西,有南有北,有阴有阳,这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我们知道道家很智慧,其思想博大精深,学理深奥,难懂。一日,一个姓宋的学生问他:“岩先生:西华山上可有桂树?有学宫的大吗?”岩峻回答:“山中宰相陶弘景,隐身茅山桂花景,白日闻香古树下,晚间下着金粟雨。”这岩峻自羽陶弘景,并在西华山上的桂花树下,闻着桂花香,听着桂花雨,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于是这宋氏学生也卷着铺盖随岩峻上了西山,到桂树下读书,后来听说考上了进士,当官去了。也就是说,偏桥的学人必须到西华山上去读书,你才考得上秀才。这就是“偏桥古桂秀才西山”来历。
据说古时候,偏桥桂花很多,古城里有二十棵大桂树,每到桂花开时,香味可随潕阳河以飘到镇远去。但自从我知事以来,在偏桥我查从来就没有见到桂花树过。后来从西街的老侯那里得知,偏桥的桂花树是国民党军砍完了。这有根据吗?有!那是1944年,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在湖南吃了败仗,跑到这偏桥来进驻,驻扎期间所到之处,风景古木惨遭严重毁损,不留一下一棵,桂树也就是那个时候毁灭的——罪哉!
不过,偏桥人还是很智慧的。他们把桂树作为县花,沿街而种,绵延五六公里,种植了近四千多株,是名符其实的桂花城了。据说这桂花是天然的中药材,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你不仿就在这个季节来走一走,她可以荡涤心灵的尘埃,荡涤心肺的呢。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会 吴安明(紫夏)
二0一六年十月十四日于偏桥古镇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