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战3日,高考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们又将面临如何填报志愿这一“难题”。据某知名网站最新调查显示,在涵盖考生、家长、在读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的3646人的调查中,61.5%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和专业不太了解,70.7%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考生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因此,报考志愿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的专业,能否在进入大学后将自己的理想和专业方向相协调,都是考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
平心而论,在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填报志愿确实是个“技术活”:学校和志愿选得好,考生分数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或许能上一所满意的大学;而如果志愿填得不好,同样一个分数,则有可能与好大学失之交臂,落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抉择竟会造成如此天差地别的后果,无形中放大了填报志愿对考生前途命运的影响。
在不少考生和家长、老师看来,选择一个适合考生发展、适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专业志愿在某种意义上比高考本身更为重要。面临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如何在各方的意见中寻找一个契合点成为了当务之急。
清华大学今年明确提出:被录取本科新生将不受文理分科及所报考专业限制,录取过程中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即“文科考生可以直接进入自己喜爱的理工科专业就读,而理科考生也有机会被自己心仪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录取”,这无疑对考生是福音。而一切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只要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去奋斗、去争取,不管是否能在行业中成为佼佼者,都会获得体面与尊严。商场如战场,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竞争,即便是踏入了高收入行业,也有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和压力。而在高收入行业群体中,也总会出现一些“拖后腿”者。
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其实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涯中是足够勤奋还是虚度光阴,是制定理想目标并按计划行事还是浑浑噩噩度过大学时光。学子们可以顺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可不必去迎合当下社会中的高收入行业,顺从内心才能在愉快的节拍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决定人生获得感的,毕竟不仅仅收入这一项,还包括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实现,更包括自己内心的骄傲与坚持。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