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雅赋网 >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正文

上帝是心底的敬意

时间:2016-05-19  阅读:666  作者:蓝极
命运真是爱开玩笑,为近代科学立下擎天巨柱的科学巨人牛顿,在他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之时匍匐在了上帝的脚下,执着而又虔诚。他八十年传奇的一生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前四十年是科学的湛蓝,后四十年是神性的金色。
这可真是耐人寻味,在许多人看来科学与宗教是毫无瓜葛甚至势不两立的存在,然而牛顿这样的例子又非孤证,许多科学巨擘,诸如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是虔诚的教徒。矛盾冲突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然而烧死布鲁诺的诸神怒火并没有把科学付之一炬,折断天使翅膀的进化论也没有让宗教陷入绝境,这只能说明,除了冲突不断的争议“领土”外,双方还有各自赖以生存的“保留地”。
那么,这个“保留地”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科学的根据地就是“已知”,宗教的大本营是“未知”,所以两方的战场姑且说是“一知半解”之处吧。
科学中的每一条结论,要么有着严谨的理论论证,要么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是人类已经掌握的自然规律,所以说科学的根据地是“已知”;而著名的宗教哲学大师德尔图良曾经这样评价宗教: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信仰。宗教是超越理论的存在,是无法用理论描述、衡量的,因此才只能信仰,所以说宗教的大本营是“未知”。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的话,是不是说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曾经“未知”的领域化为“已知”,宗教就会最终退无可退,以致消失呢?我看不然,因为这个推论是建立在“知识是有限的”这一前提下的,但至少从目前看来,这世间存在的知识总量远远不是我们能够看到尽头的。
爱因斯坦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比方,如果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的话,圆圈的大小代表知识量的大小,圆圈之外代表我们没有掌握的知识,当你的圆圈越来越大时,你的周长自然也越长,你就会发觉还有更多的未知有待发掘,反倒是如果你的圆圈很小,周长也小,总觉得这世界上的未知根本没那么多,这也就是所谓的井底之蛙吧。所以,越是知识渊博的学术泰斗越是看重学习,并且越是学到精深处越是慨叹自然的奥妙无穷、知识的无穷无尽,让人不得不猜测那神秘的造物主是否存在,不然那浩瀚的真理是从何而来呢?面对世间那无穷尽的未知,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如萤火般渺小,因而走到上帝面前,如同萤火望见皓月,一种由衷的敬意自然而生,拜伏下去,一切疑问都能够得到解答,那么,为什么不呢?
从上帝处得了心安,这些科学巨匠们又开始开疆拓土,从上帝那里抢地盘了,哈,真是有趣极了。
牛顿皈依了,献上了他的膝盖和求知的心,从此虔诚的研究神学,甚至试图用科学的手段去验证神迹,这无疑是走向了错误的极端,科学不是宗教的附庸,牛顿想把科学打造成宗教的基石注定只能失败,牛顿的后半生于科学再无建树。几千年来人类发掘真理、改造自然,这颗名为地球的行星因为我们改天换地,科学之力可化腐朽为神奇,实不该如此妄自菲薄。
与一些宗教狂热分子一样,许多笃信科学的人都对宗教嗤之以鼻,这显然是走了另一个极端,我认为,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于自然要心存敬意。毕竟,山河大地孕育了生命,日月星辰照亮了天空,万事万物充满灵性,宇宙浩瀚无边无际,作为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的我们,实在没有妄自尊大的资格。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不走极端,科学与宗教的争执完全可以平静而自然,就如同光与影一般进退从容。信仰上帝,请保留一颗求知的心;笃信科学,请对自然心存敬意。在我眼中,上帝就是心底的敬意。

相关专题:上帝 科学 宗教 自然

赞(2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感悟人生生活随笔人生哲理励志文章心灵鸡汤人生格言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生活感悟人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