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短篇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短文短篇 > 正文

盐巴短文

时间:2016-03-27  阅读:2107  作者:盐巴周亚华

盐巴短文

悲曲

见爸爸拉二胡,我知道,他今天心情很好,哪怕拉出的是极度悲伤的曲调。手一松,乍然停下,象刚抽完一口好烟,舒心露出笑意。

台湾有部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当年看了很感动,现在想来,那老人拉二胡的情节很不真实。

我观察到,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老人才有激情和心思拉出悲伤的调子。可那电影里的老人,却时常在悲伤的时候拉,拉得撕心裂肺,凄厉动人。

我不知道,这是个人性格不同,还是海峡文化差异,一直在怀疑:悲伤的时候,是否能做到象《星星知我心》的主人翁那样,拉出凄清的悲曲。

我回忆,自己弹吉他时,也弹悲伤的曲调。但选择的时间,基本是没了事做,心里没有重大包袱的时刻。

我再回忆,歌厅里,开心进来的,唱迟志强的《铁窗泪》,真的象哭,我很感动。有一位,唱起来,让我想起此刻若拔蛀牙,也不用注射麻药了。

多数的人们,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安静,要理清头绪,自解苦潮,让悲伤随着泪水和记忆慢慢流逝。怎能做到专心致志地玩乐器和唱悲歌呢?除非,当时麻木了,没有悲痛的感觉。

回顾历史,中国人协助朝鲜侵略韩国,死亡无数中国农民,人们没有悲痛的感觉,唱的,多是欢乐的歌。直到毛泽东的儿子被炸死,人们才感觉悲痛,才停了几天欢乐的歌,因为,中国人只能接触一党传媒,被麻醉了。

后来,大跃进时期,饿死上千万的中国农民,中国人不觉痛,所以,大唱东方红,高呼万岁,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

后来,文化大革命,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被整死的,慢慢折磨死,几乎都是世界上最淳朴最善良的人、敢于对邪恶者说不的人……。人们歌唱的,还是欢乐的歌,说明,那时的人,未觉悲痛。

极度悲痛的人,不想听到悲伤的音乐,更何况,自己演奏,甚至自己歌唱。

有一次葬礼,有位孝子唱悲戏,九转回肠,气荡云霄,差点打破我所有的推断,直到唱完,他满足地笑起来,谦虚地说:“我好久没唱了,唱得不好,不好,哈哈哈哈。”他的笑声,再次证明,那悲痛不是真的,真悲痛时,他不会唱歌,不会如此大笑。

虽下了结论,却自己未能心服。是的,我不服,为什么许多的中国人,在本该悲痛的时刻,不觉得悲痛,唱出欢乐的歌?在不悲痛的时刻,却要奏悲曲呢?

看大陆文人

我把文学作品比水果,不善写,不善种植,但喜好读和品。

我认为:近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与文明国家的比,远逊于色。

小时候,未曾读外著,国内最耐看的近代文学作品,似乎只有鲁迅的批判文章。

有关真实人性、政治异议的内容,某些官员视为邪教,发现一本,取缔一本。

如:揭露当代社会阴暗面的,公开毛泽东罪错的,伸冤的,反腐的,主张政治改革的,公布真相的……

时间久了,似乎中国人也习惯了,以此为正,固步自封,不见为净,且教育后代远离,更少有人去写,去创作。所以,中国大陆的好作品越来越少,成为稀有之物。

作家们睁眼闭眼,唯唯诺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随遇而安,其品德,与羔羊极似(这比喻够文明的了)。

公开流入的外著,内容大多脱离了大陆中国的社会现实。

中华民国的琼瑶剧、古龙的武打小说,似荒漠甘泉,大陆中国人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读得如痴如醉。

鲁迅的文章说明:在没有果园的土地,独立的果树也是难得的风景。

我喜爱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喜好良品的水果一样。

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与文明国家的比,数量与质量,就像独树比果园。

现代中国,幸有韩寒、颜昌海等少数有勇气、骨气和良知的作家,硬是在荒野里种起了优品的果树,让我等未断飨果之梦。

世界文学领域,本属中国“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奇谈轶事此起彼伏,悲曲哀乐萦绕耳际,离奇素材随处可见,感人故事唾手可得,只要稍作开发,整个大陆就会成为丰产的“良田”。

可是,大陆中国的多数文人,似没有开发之想,宁愿馋着,饿着,渴着,也不耕耘这世界最肥沃的土地。多有背信弃义、叛离民众、人各所顾之嫌,成为邪恶的附庸,培植罂粟、毒草与荆棘,祸害无穷。

我们冀望着,冀望大陆中国的作家站起来,别再卑躬屈膝点头哈腰,不再出卖灵魂、良知、原则、骨气。

冀望他们:耕耘脚下每一寸肥沃的土地,培育有益大众的优良植物,以释我等不善种植的负压,不然,任由我等俗流之辈盲目耕种,结出的果实,定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若世界未广植优良的庄稼,人们会少去许多可口的食物。若社会没有盛产优秀的文学作品,人们会少去许多精神粮食。

呼吁中国文人:站起来,展现飒爽英姿,让人领略到你们笑傲浮尘的人格魅力!

狗亦能直立,况人乎?

相关专题:爸爸 老师 孩子

上一页
8/11页
下一页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