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来到了一所学校。一个中午,我拎着一个旧水壶去校长办公室签到,一位同事见到了,为了取笑我,就说:“小丽,你干嘛还拎着一个旧水壶,回去跟你丈夫说,你家里那么有钱,你要换一个新的!”站在旁边的老师们偷偷地望着我,想看看我的笑话,当时我不假思索,立即就回答他:“李老师,好的!你回家去,告诉你妻子,叫她滚回娘家去!你要重新换一个新的!”当时话说出口后,并没有在意,旁边听的人马上就哄堂大笑起来,还说我回答得“绝”,李老师的脸变得像猪肝色,被我一下子噎得话都说不出来,他很窘,很窘。两个“新”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就有了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言外之意”。
也是在那所学校,因为我初来乍到,对校长分派的工作不甚熟悉。
于是校长在分派任务时,就会对我多交代了几遍,旁边的一位同事听见了,带着一脸坏笑地对我说:“看啊!小丽!田校长多关照你!别的人,田校长只说一遍,而对你,却说了好几遍!”他一边说,一边冲着我眨着眼睛,伸着舌头,做着鬼脸,我也不知自己当时怎么想的,一下就脱口而出了,“对啊!是该谢谢田校长!他这么关照我!是因为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当时在场的人,一下子大笑起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也有了“言外之意”。
两个“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虽是我自己说的,在当时,也知道有了“言外之意”,但包含了多少意思,自己都不甚明了。一年后我来到师大进修,见到了骆小所教授,他当时给我们开了一门新课程《艺术语言学》。他讲解时,我心念一动,悄悄地把上述两件事当做例子写在一张纸上,趁着他和我们讨论时递给他,他露出了惊奇的神情,但他什么话也没说。第二天,他也送了我一张纸片,上面写着:
这是一条狗。
从这句话的本身来讲,仅仅是对狗做客观的陈述或报道。但是,在下列语段中就不同了:
这是一条狗,除了当官的,不管是谁,她都要咬。
有了“除了当官的,不管是谁,她都要咬”这一具体语境,“这是一条狗”,传达的信息就不是辞面所含的意义,而是一种潜在的信息,它的含义就不在言内,而在言外。这里的“狗”就不是“狗”,而成了人了。
纸上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女孩长得很漂亮。有一天,她的手被一只蜜蜂蛰了一下,她就站在那里嚎啕大哭,哭得梨花带雨。从她旁边经过的一位男生就这样对她说,“你不要哭了,谁让你长得像花似的!”女孩听到这样的话,立刻就收泪,破涕而笑了。
骆小所教授没有直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但这也是他的回答了。两个“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长得像花似的”,之所以产生了美,是在于这些话具有了言外之意,陈望道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全在于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丑。”也正如古人说的:“黡子在颊则美,在颡则丑。”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奥古斯特•罗丹)希望能拥有这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创造出更多的“言外之意”,能收获到更多的审美大餐和审美愉悦!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