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也谈诚信

时间:2015-08-23  阅读:1858  作者:人间四月天

也谈诚信

人间四月天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诗经•周南•麟之趾》这样写道: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中用了三个“振振”,“振振”即诚实仁厚的意思,麒麟人格化的品行特征就此被定格下来,而且每章末句都用“于嗟麟兮”,表示强烈的赞美之意,汉代刘向《说苑•辨物》云:“帝王之所箸,莫不致四灵焉。德盛则以为畜,治平则时气至矣。故麒麟糜身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平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有质文也,幽闲则循循如也,动则有容仪。”一个文质彬彬的颇具儒家风范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其行动举止完全合乎儒家的礼制。

儒家君子恪守“仁义礼智信”五常,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诚”,就是真诚,“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通俗地讲,诚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之风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前提

“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前提,这也是儒家一贯的思想,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足,首先应该具备“信”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原因。在《礼记•曲礼》中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鹿。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所以,孔子强调“言忠信,行笃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缺乏“信”,那么他就无法立身处世。“人必先信而后求能”,也就是说,遵守诺言,说话算话,言而有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广州的福利彩票站:有一位普普通通卖彩票的的妇女,经过三次的寻找,终于把为顾客代买的,中了几百万大奖的彩票交给顾客,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赞扬。并且,从此以后她的这个彩票投注站的生意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诚信的价值所在。相信听到这个事例的大家,也会被她这种诚实守信的品德所感动。虽然,她把大奖送给买主后失去的是金钱,但她得到的却是,无论用多少金钱也换不回的诚信。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诚信——拥有这种闪光的品格的人,是可敬的人。

二、诚信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范

“诚信”交易历来是中国商品经济的优良传统,“诚信”也是商人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在商业活动中把诚实守信,以诚正己,重承诺,守合约,作为商人的立人和立业之本,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维护和扩大自己的信誉。因此,传统商业道德强调在商业活动中必须以诚信为宗旨,把诚信视为从商的生命,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行霸市的行为。《礼记•王制》中记载:“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也就是说如果布帛的升缕度数达不到精布、细布或粗布的要求,其宽窄不符合规定,就不能拿到市场上卖。著名的海尔集团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发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由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的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可是,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帐、假币、假政绩;从股市造假到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从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到足球场上的“黑哨”;从普通人恶意消费透支到一些地方政府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开门招商,闭门宰客。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在善良人们无奈与无助的背后,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

三、诚信是治国为政的重要前提

政治统治的巩固与否,在于是否取信于民。“民信”是贯穿在诚信与政治统治之间的一根红线。取信于民,是治国的关键。古之圣贤认为,治理国家,无信不立,无信不威,信为根基。孔子深刻的论述了取信于民对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里孔子将信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视其为治国最重要的要务,“民无信不立”,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则根本无法治国。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信”在这里是管理民众,维护社会安定,维系国家政权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证。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

在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而诚信正是维系人们各种交往关系的重要链条,缺少了诚信这一链条,各种交往关系就会散架,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孔子把信为其“四教”的内容之一,要求人们讲求信义,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信。故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輓,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从上面可以看出,“信”是人与人交往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与朋友交往,应该信守诺言,以诚相待,不欺诈,不虚伪,不掩饰。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否则欺诈之风就会盛行;人们将生活在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诚信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健康的标志。

相关专题:诚信

赞(13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