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读书

时间:2015-06-29  阅读:791  作者:存在的样子

读书-文/孙进》

我已经记不起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第一本书,更勿论是什么书了。小时候或许也看过什么小人书,或者在课堂上看过课内书籍(如果这也算我所说的书的话,那大多数人都是和我相近的。),但我仍觉得这并不仅仅是我们知识之来源。十年寒窗让我对义务书籍产生了僵硬的恐惧的心理,那不是我所需求的,我所亟需的是可以通达人世,解心中诱惑,发引本心幽情的东西。但我知道这是难之又难的。

小时候看电视剧比看书要多些。因为电视剧的剧情总是曲折跌宕,总是能牵引人心的。再配上恰适的音乐,兼以演技高超的演员表演,实在是引人入胜。例若老版《西游记》啊,《水浒传》等等,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曾经百看不厌,就是现在待至闲聊时我也会重新温故。那时我是通过电视来了解书本的,我享受着视觉上的盛宴。

我看过的第一本小说是《岳飞全传》,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籍。以往的时候无论是什么书本,我都是浅尝辄止,从来没有像这次这般认真过。不是选取一段读来,就是走马观花地翻阅一遍,有点像领导审查,倒是失却了真正求学的心。这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你读书的目的决定着你从书本得来的收获。好似“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你的目的就是你观察的视角。若无任何目的,仅做娱乐的话,可谓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了。我被岳飞的传奇所吸引,渴望知道他是如何“沙场点兵”,是如何“精忠报国”的。我被他的童年吸引,更被他幼年时期攀高墙学知识,于墙壁填诗的志气所惊叹。我第一次觉得做个这样的人很是荣耀,产生一种“投笔从戎”的冲动。我开始学会把自己同书内人物比照,初步形成置身于境的意识。第二次改变是一种倒退。我后来喜欢上诗词歌赋,自己也乐做一些。只是我当时过于追求词藻的艳丽,沉溺于后主为代表的婉约细腻之中。我一味地寻找李清照、柳永一类词人的通感,但凡见到华秀之句便拍手称快,自己也是刻意往这个方向去发展。这不禁使我深入一个歧途,越是在繁花深处可能越是荆棘遍布,反而在陋巷之内可能曲径通幽。我着眼于外在,根本没有考虑到“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作”,只求目爽即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这样的浑水中潜泳,不知换气,没有方向。这可能“得益”于青春的朦胧与迷茫吧?越是成熟越是深思,越是平凡越是伟大!我的第三次蜕变是在读过《平凡的世界》之后。这次的蜕变使我真正确定了自己读书的方向,也让我寻找到读书之目的之所在。我开始将书与自身融合,渴求身书合一。我一刻也不愿放下手中的书,虽没有秉烛夜读,那也是不容释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能读到情出落泪不已,捶胸顿足,不由想起过往更是踯躅徘徊(事实上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悲剧)。我会写文章去哀悼自己的情感,会去评价作者的意图,还会想到自己的生活。我的思想过渡到一种由忘我至入我的境界。一个人只有发自本心的去思考自己,才能明白别人。

事实确是如此。读书宛如游历,或是平淡无奇,或是惊心动魄,完全取自一心。记得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过:“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案头文章”。好的文章简直比风景美多了,它勾起的不仅仅是来自于眼睛的欲望,更有内心潜藏的真诚。如若探秘古穴,如若林间访幽,其间真趣,可谓无穷。可以煮酒论英雄,可以斜卧笑昆仑。是五感的通发,是身体的放逸,心灵的放飞。

我觉得读书大抵可分为三种境界:看书、用书、悟书。看书,简言之就是简单粗略地观看,只领悟表层意思,置眼于每个字句。但是我想就是这最简单的第一层也是有许多人都难以达到的。现代的许多人投身于浅阅读,泛阅读,读得多,读得浅,甚至连一字一句未必深入琢磨吧?第二种境界是用书。何谓用书,即用之以书,到达这个层面的人不仅能熟悉把握文本的表在,更能娴熟地运用与组合,待到要时信手拈来,已经有了书身合一的体味。最高的境界是谓悟书,此悟字取于我老师之赠字。人生之成长必连生于悟,就连孔子也说“三省吾身”,这省法也即悟法。你不是去读书的,你是去读人的。你在读书的同时把自己放进作者的生活当中,不断地寻味其欲述之情感,最后再回归本身,比照自身生命的推进经历,忆其往者,思其来者,这就是由忘我到入我的过程。静时可羽化,悟时可登仙。敝如王羲之之吃墨,张广厚之吃书,皆是登峰造极之境。因而,大凡读书必有意人之书,用人之书,意人之意三个阶段,不可一步登顶,必须渐而行之。

一本好书在手,捧为至宝,奉为至友。我倒更喜欢做一书一笔一茶一道心的四一居士,于诗书中栖居,寻觅一番幽情!

2015.6.28

相关专题:读书 文章 境界 阅读

赞(8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篇散文心情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伤感散文优美散文经典散文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