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慎改地名

时间:2015-06-11  阅读:2067  作者:墨未浓

2014年,全国普查发布数据显示,1986年以来,全国有6万个乡镇和40万个村名被遗弃,长久躺在故纸堆里。1980年至2003年间,仅北京市就有40%的胡同,在城市拆迁改造中永远消失

大量古地名的消失是时代变迁的一部分,看似无足轻重。但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空间的地理和历史的脉络,因古地名的消失而中断,说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正在消亡。

大量古地名消失的原因很复杂,但改名的“风源”并不难寻:

旅游热引发改名热,许多古地名被遗弃。一些地方为开发旅游业,吸引游客观光,用当地的名山、名胜、名景取代古地名。比如,改大庸市为张家界市。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到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这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264年,三国吴景帝命名嵩梁县为天门山,设天门郡。两晋、南北朝时,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1369年,明朝设大庸县,1735年,清朝设永定县。建国后属常德专区,大庸、桑植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管辖。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

再如,改徽州为黄山市。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是一府六县物质和精神文明总和。徽州和淮河、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是与敦煌学、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也是方腊、朱熹、张小泉、詹天佑、胡雪岩、胡适、陶行知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

用一座山遮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不能不说没文化到了极致。

实践证明,旅游热未必由山名带来,泰安市没改成泰山市,华阴县没改为华山市,登封市没叫嵩山市……旅游业也很兴旺。

开发热使一批批老地名被开发建设企业取代。各地许多老胡同、老街巷名字,在大规模地旧城开发改造中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建设企业的名字,或由开发商自行取名,如某某新城、某某花园、某某广场、某某新世纪等。

地名是历史的坐标,离开了坐标,历史就无法准确复原,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就会断裂,失去重要的历史价值。

头脑发热让地名与国际“接轨”,用洋气、大气、阔气地名替代古地名。有些地方一度掀起改名热,许多古老的地名被认为小气、土气、俗气,影响城市形象,改为亨通、世亨、世纪,甚至晦涩难懂的外国名字,丢失了文化记忆。

保持地名的延续性是重要的历史沿革,不仅为老百姓接受,也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穿越千百年历史的地名,绝非只是地名那么简单,她蕴含着一个国家的传统基因和文化密码,不因朝代和政权变迁而割裂,也不因外来文化融入而丧失,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几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近日,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改名风潮深表痛心,呼吁保护好地名文化遗产。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改名要慎重,要尊重历史文脉和民意,起名要有文化,要记住乡愁。我们大步走向未来,同时也应记得从何处出发。

行政乱作为,不仅为当下添堵,也会令后人耻笑。

相关专题:文化 历史 消失

赞(4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