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丑文化

时间:2015-07-20  阅读:1546  作者:墨未浓

与美好形象背道而驰的“文化”,通常称“丑文化”。

丑文化在我国有一定历史渊源。比如:清末民初,京城“提笼架鸟”游荡于街头巷尾的纨绔子弟,被讥为“京城特有风景”的“寄生文化”;“文革”期间,随处可见的“砸烂狗头”、“千刀万剐”、“批倒斗臭”,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恐怖文化”;随处可闻,并集中爆发于大型体育赛事“京骂”的“痞子文化”……都属于这类范畴。

时下,丑文化又有了新变种和新面孔,并因披着“文化”外衣,经常变换“马甲”,把垃圾当美味,拿愚昧作学问,视脏水为学术,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很难让人一眼看穿识透。归纳起来,丑文化主要有如下表现:

——人为制造假文化,传播谣言抹黑英雄人物。一度被当作偶像的某些文化名人,经常口无遮拦,无知妄议,恶语相加,篡改历史,质疑经典,往英雄人物身上泼脏水,以吸引大众目光。

如说抗美援朝期间,跳入冰河救出朝鲜儿童、英勇牺牲的罗盛教烈士是逃兵,在逃跑途中遇上儿童落水。舍身堵敌人暗堡枪眼的黄继光,是为鼓舞全军士气编造出来的英雄。不幸被铺,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牺牲时年仅十四岁的刘胡兰是红军连长的小三。

——没文化故作有文化,乱用词汇把错误当水平。一些人卖弄文化,以丑为美,把英语和汉语拼音混合成“奇葩翻译”。错误使用字词,不当比喻某事,让人莫明其妙,啼笑皆非。

街头路牌、广告,公园告示、简介,小区通告、启事,市区标语,报刊影视,领导讲话等,错别字和病句频出,且呈“低级化”。某县一位年轻宣传部长,将某女演员皈(gui)依佛门,读成“皈(ban)依佛门”,把露(lu)天电影念成露(lou)天电影,还自我感觉良好。

某小学围墙上有一幅霓虹灯标语,每当夜幕降临,“生命之舟从这里起航”九个大字,便红光闪烁,异常醒目。乍一看,既显文采又富哲理,但细一想竟是个低级错误,“生命之舟”怎么能从小学起航呢?要是用在妇产医院倒挺合适。有人建议把“生命”改为“知识”或“智慧”,可人家不予理睬。

——带“病菌”的毒文化,以毒治毒造成二次污染。某小区有两条最“狠”安全教育标语——“摩的跑得快,阎王最喜爱”;“天堂之路,有一种便车叫摩的”。某省会城市繁华路段旁有一处售货亭,常有人在此“方便”,为惩罚便溺者,亭主人在亭上写下“此处收狗尿”。

狠毒标语、诅咒警示、谩骂发泄,在大众视野频现,对公众的冲击不亚于车祸和陋习本身。出于对交通违章、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的反感、焦虑、愤怒,心情可以理解,初衷也无可厚非,但动辄出言不逊,恶语诅咒,显然没法让人接受。

要求别人遵章、守法、讲文明,自己先得以身作则。用丑的方法对待丑的行为,不但未必管用,还无可避免地造成“二次污染”,也背离了抑恶扬善本意。公共场所,受众广,影响大,传播快,导向作用明显,不宜发泄情绪,追求刺激效应。既要充分考虑受众感受,又要与当代文明合拍,尽量避免副作用。

标语警示越雷人、言语观点越个性、故事内容越刺激,反作用越大。不比文明比狠毒,无疑给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感觉,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美和丑历来同生共长,丑文化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但不能因此而以丑对丑,否则本身就是在制造丑文化。(墨未浓/文)

相关专题:文化 文明 错误 生命

赞(38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