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禁欲苦行修道者只带一块布当衣服,到山中隐居修道。日子久了,因无法换洗,便到山下村里讨来一块布。他发现住地有老鼠,又下山要猫饲养……一来二去,竟把山下整个村庄搬到了山上。
故事演绎一个哲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人的私欲往往由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进而一个牵着一个,越牵越大,越牵越多,最终物欲膨胀,成为腐败大案,不可救药。
反腐倡廉需要坚持从小事抓起,管住小事,才能防住大腐败。管小事,就是重视细微事端,以谨慎态度对待生活中每一个细小问题,从小事上自我把控,从一点一滴上防微杜渐,坚持不沾小便宜,不给腐败病毒一点入侵机会。正确认识轻与重、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把小事情放到大事业、把小细节放到大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和管控,防止事物发生质变。
如果把法规制度比作重要的防腐外部条件,管好小事则是防腐的根本自觉要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零腐败”。
在我国古代,那些清廉官员都注重管好小事,发生过许多“零腐败”佳话:
东汉南阳太守羊续,上任不久,地方一个老府丞送来一条鲜鱼,羊续推辞不掉,只好收下。老府丞认为,有一就有二,羊续今天能收鱼,明天就能收钱。几天后,他又拎来一条更大的鱼,被羊续严词拒绝。他指着房梁威声正色地说:“我要将你上次送来的那条鱼一直挂下去,以警示自己。”老府丞听了,羞愧地走了。
唐德宗时,有个宰相叫陆贽,为官清廉。德宗给他下一道密旨:重礼不可收,像马鞭、鞋靴之类薄礼,收亦无妨。陆贽上奏说:“收薄礼也是受贿,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鞋靴不足,必及衣裘,车舆不足,必及金璧,涓流不止,溪河成灾。”唐德宗听了非常赞赏。
元代大学士许衡和同僚去河阳,路上口渴难耐,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结了许多黄橙橙的梨,十分诱人。同僚们纷纷上去摘梨吃,唯独许衡正襟危坐一旁,不为所动。同僚们劝他:“这是无主之梨,吃了没关系!”许衡严肃地说:“梨无主,难道心也无主吗?”始终没吃一个梨。
时下,一些人总不把小事当回事,认为吃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收一盒茶……乃人之常情,无伤大雅,无关名节,公众舆论也普遍认可。
认为小事无事,就没有了负罪感。事物充满变数,常有“一发而不可收”的“规律”在悄悄起作用,不少原本优秀的公务人员,就是从吃一顿“便饭”、进一次“红楼”、收一回“红包”开始,愈演愈烈,锒铛入狱的。
管好微小之处是一种人生智慧和为官原则,人生之路,既长又短,管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善始善终,识变顺变,预利避废,走好紧要处的每一步——
头脑清醒察于微。在事业顺利和赞扬声中,问题常常被掩盖,特别是那些处于萌芽和潜伏状态的隐患,很难被人觉察,继而使人头脑昏昏然,身子飘飘然。不见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不明隐患,本身就是大隐患。
从严要求禁于微。生活中的细微处,最能检验一个人。小节与大节之间有座由此及彼、相互贯通的桥,修身养德,恪尽职守,须禁于微,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
不断进取积于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品德铸造,作风培养,提高防范能力,要靠日积月累。
我们常说要对腐败“零容忍”,其实提倡“零容忍”,不如坚持“零腐败”。
相关专题: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