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我寄宿在厦门已近四年。在这四年里,每年的中秋皆在校度过。今年恰逢双节长假,倒有幸回家过了一次。
但说起回家过中秋,其实是临时做出的决定。也正因为如此,自己便未买到直达车票,自然遇到了转车之扰。转车途中多有劳顿,无须细谈。只是途中车窗外的秋色,颇值一叙。
近傍晚的时候,车在群山间急速地穿梭着。我静静地坐在车尾,倚着车窗看窗外的风景。虽说已是仲秋时节,可车道两旁松柏犹荣,黛色参天。郁郁葱葱的松柏将山峦裹得严严实实,满眼苍翠。这就是南国的秋,绿意盈盈,春韵未减。最给人眼福的景色,应是群山间挂出的一帘小飞瀑。透过车窗望去,这帘小瀑布仅数尺见宽,显得小巧可爱。她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只是在半山腰离开瀑口,娇柔地飞泻而下,柔得能让一阵轻风吹舞起来。这帘白色的小瀑布好似挂在青山间的白练,格外显眼,确实有徐陵所说“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意境。小瀑布泻至山脚下的水潭,激起无数滴白色的水花,犹如无数颗跳跃着的白色珍珠,娟然可爱。只是没能听到瀑落水潭的声音,不免留下些许遗憾。但我想,娇柔的她必定没有雷鸣山崩般的声音,唯有娇龙发出的圆润低吟。若非在车上,我必将其拍下来,存之回味。
车似乎理解乘客似箭般的归心,在国道上飞驰着,只见两旁苍翠的山峦迅速地从窗外掠过。傍晚时分,我在车上又欣赏了一幅美景。
晚风拂过的一刻,西方的天空开始披上一层金黄色的薄纱。舒卷着的云霞泛着金黄,缓缓流动。斜阳西垂的时候,天边的云霞尽被染成了火红色,团团似锦,簇簇如花。夕阳温情地泻下万道柔光,给两旁的山峦缝制出华丽的红装。片刻之后,夕阳躲进了云团。遮掩着夕阳的云朵慢慢地变成了橘红色,分外耀眼。阳光则透过云缝,迸射出来,周围全都沐浴在橘红色的阳光里。转过一两个山头后,透过前窗,我竟然清楚地看到夕阳开始没入远方的山腰,眼前的一片橘红色在慢慢缩小。不消多久,西方的天空只留下一条月牙似的的红边。这条红边在视野里淡出后,夕阳便收起了最后一束红光。唯独红霞轻浮,不忍离去。我坐在车尾,心里愈发焦急。因为红霞最终会散去,散去的一刻夜幕也就降临了。
车依旧在山峦间穿梭着。我倚着旁边的车窗,焦急地望着渐暗的天空。在不经意间,竟觉两旁的山峦都换上了漆黑的夜衣,西天的红霞到底还是散尽了。
记得以前的中秋节,大都是在校园里赏月。而今年却是例外,在回家的车上。
车窗外的山峦在暗淡许久之后,山巅开始出现一层稀薄的微白色,朦朦胧胧。在看尽两片漆黑之后,能见到东边微白的月光,心里确实生出了几缕温馨。而温馨之余,却是几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慢慢地,稀薄的微白色开始变为浓厚的银白色,东边也开始明亮起来。片刻之后,山巅上清晰地出现了一条格外皎洁的银边。原来,月亮也是一位羞怯的少女,越是在人们想一睹其容时,越是半遮半掩。
月亮的莲步始终牵引着我的视线。在期盼中,一轮皓月悄悄地走出了山涧,如玉悬东天。澄澈的月光从空中轻轻地洒入人间,似山泉般清幽,如蛋清般柔嫩。山峦之上,素纱薄薄,娟然如画。
山里的夜似乎没有过多地浸染人间烟火,显得格外静谧。而恰是在这“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一刻,这样的夜才叫人觉得清寒。我想,明月里若真有广寒宫,轻舞广袖的嫦娥不也会对乡垂泪吗?
车载着满满的月光,依旧在静谧的夜里疾行。
久而久之,焰火打破了夜的静谧。我触电般地往外望。看见山脚下稀疏的几家烟火,陆陆续续地燃放起焰火来。焰火时不时在半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火珠连缀成各式花状,绚烂无比,美不胜言。只是想起自己仍在归途,又不免感伤起来。
没过多久,车终于驶出了群山。国道两旁灯火辉煌。在车进站的前几分钟,我便在想:苍山飞瀑,夕阳红霞,皓月焰火,我欣赏到三幅怎样的秋景?只恨自己没有绘画的天赋,否则必以水墨丹青调之。
中秋自古被视作人月两圆的日子。而对众多游子而言,人月两圆只能是一个美愿。“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永远是游子撇不开的丝丝苦涩,绵延不绝。
附:
记壬辰年八月十五中秋节
若逢佳节,游子思亲,中秋尤甚。是日至家已晚,尚可与亲共宴。而思在外远游者,孓影为朋。遂赋此诗,希冀其可与亲千里共月。
暮色沉沉古渡烟,归帆已过水涓涓。
冰蟾吐魄他乡夜,但愿乾坤共月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