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棒杀”与“捧杀”

时间:2013-12-02  阅读:4841  作者:墨未浓

□墨未浓

鲁迅先生说,杀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捧杀,另一种是棒杀。

棒杀的“棒”从“木”,“棒”即“棍棒”,如杀威棒、金箍棒、三节棍、双截棍等等,警棍也是一种“棒”,属有形之棒。

抓辫子、扣帽子、上纲上线、搞“舆论围剿”、大兴文字狱等,属无形之棒,也叫骂杀。

棒杀是暴力象征,无论物质棒杀还是精神棒杀,用棒杀人者都有强权,被棒杀者都是弱者。使棒者是主动的,被棒者是被动的,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生杀予夺全由使棒者决定。

当年,阎锡山在山西施行“自由转生”,杀人棒上贴有“慈悲棍”标签,从脚往上打,直到被“棒杀”。被棒者逃不掉,同情者不敢救,此棒恐怕是历史上最典型的棒。

捧杀的“捧”从“手”。 捧杀与棒杀,方向相反,前者向下,后者向上,目的却相同。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捧杀就是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捧杀”典故出自《风俗通》,原文是:“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五四运动中的蔡元培先生曾引用这个典故说:“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意思是杀你马的人就是那些在旁边给你马鼓掌喝彩的人。爱之者亦害之者,这便是捧杀。

如果要在棒杀与捧杀中选择,一般人宁愿选择被捧而“安乐死”,绝不愿意选择被棒杀。

捧杀是一种更为隐蔽有效的“杀”法,其妙处在于,温水煮青蛙,一锅水慢慢加热,慢慢沸腾,等你觉察,为时已晚;棒杀则不同,当头一棒,眼冒金星,扛不住,就一命呜呼了。

对于那些无法用棒杀的,就会把他捧上天,然后一撤手,让他来个“自由落体运动”,摔个稀巴烂,也就是民间说的“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有时候被“捧”者是明知将来的下场可悲,也心甘情愿“风光一时”,这正是捧杀的厉害之处。

中国有些事无非是成王败寇,历史上反反复复是上演着“捧”与“棒”的把戏。一个人无论多么坏,只要成功了,就有人为他唱赞歌;一个人无论多么好,只要败落了,就有人来羞辱他。某省有个县委书记,刚上任时被捧上了天,有人还专门为他制作了一部专题片,称“具有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在国家建设部司长助理挂职,具有丰富城市建设经验的某某某来了,大手笔绘制了某地宏伟的建设蓝图”。在县直机关迎新春晚会上,有人还用“三句半”吹捧他“真他妈高!”一位老干部曾写信给上级组织部门,反映他水平高,推荐其当更高一级的领导。

此君抗不住捧,自以为了不起,便胆大妄为,为所欲为,大肆卖官、贪污受贿、生活糜烂。“东窗事发”,又遭人捧打,有人说,早就看他不是好东西,非出事不可。在一个人身上,让人们同时看到了成功者的耀眼和失败者的暗然。

棒杀易躲,捧杀难防,特别是为利用其权力设计的追捧。不少人能抵抗住出世以来生活给予的无数杀威棒,却难以承受居心叵测的三句捧,很少有人能保持头脑清醒,如果本身不能自持,一捧再捧三捧,就会晕晕然飘飘然,偏移正确的人生航向。

更为可悲的是,有人要“杀”你,本人还傻傻乎乎地与捧杀者为友,迷迷糊糊地被一再捧杀,直至“安乐死”。

生命难以承受其捧,能在棒下不倒者,是勇士;能在捧下不晕者,是达人。

人同此心,事同此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强国。

相关专题:先生 选择 无论

赞(102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