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楼下又传来熟悉的刷刷声,习惯性的看一下床头的闹钟,锐角的指针告诉我,五点半!困意还在纠缠着眼帘,那熟悉的声音节奏般的响在耳际,每天早上五点,天边开始泛起了鱼肚白,城市还在安宁中,清洁工队伍就开始出发了,大街小巷在天亮前穿梭着,伴随他们的是天边那颗启明星,和扫把发出的唰唰声。
在这队人当中,最显眼的是一位年纪大约不过三十的女人,姣好的面容还展露着她的年轻,让我关心的不是她为什么这么年轻做清洁员,而是她的垃圾推车与众不同,别人的车前一般会放几个袋子以便于存放可回收垃圾,而她的车前是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把遮阳伞,也许你会好奇,也会猜测……她的车前木板上是一个睡得正香的孩子,两三岁,均匀起伏的呼吸,甜美的睡容都表明着孩子的梦里一定是美好着,而美梦并不因为睡的是木板还是席梦思。我并不知道这位女人她有没有觉得生活的艰苦,我亦不知道她的生活背景,无法评判她的工作,也许她的生活就如她的工作一样,被人忽略着,为了所谓的生活,她不得已把还在熟睡中的孩子带着去工作,而她能给孩子的就是在垃圾推车前搭个小床,让孩子睡得安稳!我疑惑的看着这对母子,想找出他们生活得快乐的证明,我已找到了答案,母亲是快乐的,因为孩子在一天天成长着,孩子也是快乐的,因为妈妈工作完回家的路上,他坐在车前喝着爽歪歪,天真的笑脸上不带一丝的杂质。有这样的一个童年,他的人生会不会更坚强?
在这座大都市,每天车水龙马,繁华奢侈,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无闲情顾及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只是匆匆而过。
在沿山公路旁的废旧楼下,一顶遮雨棚下挂着面蚊帐,里面是几床破旧的被褥,两双干净的鞋子还证明着这里是一间陋室,它就这样风里雨里寄居在旧楼屋檐下,偶尔还能碰到这间陋室主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看起来精神无碍,也许他无依无靠,四处流浪为家,周围散落的塑料瓶就是他生活的着落!在这座大城市的最角落处置起了一间陋室,简易的一顶遮雨棚就是他的“家”,他并不是效仿刘禹锡,刘禹锡还可以以《陋室铭》来告之天下后人他的简居。可是这位老人,只是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住着连口锅都没有的陋室,为什么他没有低保?他以什么来维持生活?他本该有一个安乐的晚年,他病不起,赖活着,没有热饭,只有饥寒,头上的屋檐或许还能给他几分温暖。这是一幢旧楼,如果有一天拆迁,他又将到何处去寄居屋檐?或者有一天,他无声无息的离开这个冷漠的世界,告别孤独。
如果你看新闻了解世界,那么请走进社会看中国。
如果你看到过贫困,那么你会好好珍惜你现在的生活。
如果你手中有垃圾,那么走几步,给人留一份清洁。
如果你兜里有零钱,那么请伸手给路边卖唱的残疾人。
我们总会在山人海中邂逅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是沿街乞讨的乞丐,是随处为家的流浪者,亦或是孤苦无依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他们是生活的弱者,却坚强的活着,他们是人海中最底层卑微,却无法忽视的群体,我们能做的不多,更不是土豪富绅,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份力所能及的给予,它将会是你以后人生路上的得到和快乐!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