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买了一些水果,你帮我把一年级4班的于洋叫下来,好吗?”王老师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花圃的树荫下一位轮椅上的中年妇女想她投来恳求的目光。
“好的,你是于洋的妈妈吧,我马上到教室叫他下来,你在这里等一下”面对如此“身份”的请求,王老师停下了正在发动的摩托车,不假思索的答应道。
“嗯…”
原来,于洋的妈妈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一生只能靠着一辆手推轮椅“行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写满在她的脸上。今天是于洋上中学的第三天,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唯一的妈妈,带走了妈妈几多的牵挂,几多的思念,“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所以,带着这一份深深地爱,妈妈吃力的推着轮椅来回颠簸了十二里路程,在集市上买了一些水果亲自送到学校给儿子。当妈妈带着这一袋
“嗯,人呢?”几分钟之后,王老师和于洋来到花圃周围却没有看见一个人,只有在花圃的围栏石上放着一包布满灰尘的水果。
“老师,我妈已经走了”于洋拿起那包水果声音哽咽了。王老师盯住那包水果,呆愣了一会。
“快追”,王老师喊道,同于洋一起向校门口跑去。在通往回家的道路上,一个小坑卡住了左车轮,一双干瘪的手正在用力的搬弄着轮子,她整个身子向前倾斜,汗水已经渗透了衣衫,却怎么也上不去。
“妈”于洋大声呼喊飞奔过去,抱着残疾的妈妈放声大哭。
此情此景,我们被这母子深情所动容,而在12岁的于洋思想里只是被母亲艰难的送果情怀所感动,只是为妈妈的汗流夹背所哭泣。却不知,这位残疾妈妈的“悄然离去”,却是用她的智慧在大众面前顾全儿子的面子,维护儿子的尊严。母亲是残疾的,然而却在这残疾的躯体里根植了人世间最真挚的爱。在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可以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但是永远离不开母亲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法国一位作家说过:“母爱是人类情绪中做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