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又见《京华烟云》

时间:2013-07-16  阅读:689  作者:行香子

时隔一年,又看了遍京华烟云。起初看它,是很俗气地为了林语堂先生那句-若是女儿身,当为木兰也。第一遍就感动于木兰与立夫的精神恋爱还有书中透着那种对传统生活的闲适和美好。第二遍又一口气看完了,总体感觉上部写的最好,文章流畅、自然,颇多机警之语。后半部可能是掺杂很多民族情绪进去,或者是有模仿《红楼梦》之嫌,多牵强之文,而道家思想的穿插,作者虽欲为点睛之笔,但并未与全书融合,显得唐突。

木兰之形象确实迷人,其完美实属罕见。

姚先生之道学思想过于宣扬,则有几分故弄玄虚。

莫愁之形象刻画并不生动,有衬托木兰之嫌。

其中红玉、宝芬的形象尤为矫揉造作。

红玉按其家庭环境本不该如此敏感小性,有刻意模仿黛玉之嫌。

宝芬则更属无中生有、无甚特点。

最让人感动的是银屏,不满足于生为仆人之命,拼死抗争,最后只有一死。

(与银屏形成反差的是华太太,其人颇懂审时度势,终乘势而上,事遂人愿)

暗香也令人感动,尤其是与木兰再相遇之时,其开心而泣的泪水饱含人世辛酸。

黛玉的个性最为豪爽,看其行事甚觉畅快!只因其家庭环境不幸,遂与陈三成长为最坚定的革命派。(而木兰因为其家庭的舒适,也自然是温和的)

木兰是由父亲的道家思想和母亲的世俗生活共同培养起来的,父亲给了她智慧,母亲让她懂得生活。也正如曼娘初来木兰家,看到家庭处处的舒适安乐,遂明白了木兰卓然不群与坚定自信的风度之缘故。

木兰是温和的,所以在面对婚姻嫁娶时会认命。所以才感叹人生实属美丽,但也悲凉。实是恋爱使其发现了自我,战争使其由小我成长为大我。成为自我不拘于立法,从心所适,但也颇有几分寂寞的味道;成为大我则汇入历史长河,虽失去自我但也去患得患失之感,而生历史永恒之感。

木兰是完美的,会吹口哨、唱京戏、投石头,颇愿成为男孩子;活泼爽快、喜爱看壮观景色;智慧高、精神好,识得甲骨文,懂得道家思想;又美丽大气,受人艳羡;还是妙想夫人,懂得享受生活。木兰是完美的,是林语堂先生的理想形象,所以甚是让人向往,这是一个高度、一种境界。

立夫则生性孤僻而精神自由;因生在清贫之家,所以颇懂人间冷暖,看人也只看人本身的价值;视一切传统规矩为无物,蔑视礼法。这在奉中庸之道的姚先生和傅老师看来则为邪气重了些,所以需勒住一点使其归为常态,所以乃有立夫与莫愁的结合。这样的勒毁了不少有才之人吧!

木兰与立夫相聚于玉泉山上、什刹海边、泰山之腰、监狱之内,乃为个性之相吸,实为无可奈何之事。其心心相知,也许知己之说更为恰当吧。

相关专题:生活 家庭 先生 形象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