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大众接受度骤然变高,所以草根辈出,各类有特色的“怪人”纷纷充斥银屏,甚至令主流消逝,故而更好的诠释了“出其不意”才能制胜的法则。偶像是受众群也越来越多,能够被称之为偶像的人呢?究竟有几多?
2012年的夏天,一档横空出世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占据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THEVOICE;说它横空出世,实则不然,因为世界各国纷纷用同样的方式做了这样的一档高端的与众不同的选秀节目。由于成功的运作以及歌手和导师之间的各种调侃互动,话题纷纷,关注度自然不小。随即,便让四位导师再一次的活跃在观众的视线里。四位导师若按照年龄来排序为:庾澄庆、刘欢、那英、杨坤。然后从资历和认知度上来说,刘欢就顺理成章的排到了哈林的前面。毕竟哈林来自宝岛台湾,大陆的观众相对陌生。
刘欢”内地流行音乐教父级的人物,对音乐有如神助一般的领悟力,天赋自不必说。很多人都抱着要进入刘欢队伍为目标努力着,常常有被刘欢拍下的选手当即撂下一句“我父母特别喜欢您”抑或“我爸爸是您的粉丝”之类。欢哥被贴上了“家长们的偶像”的标签。于是欢哥影响着选手的家长,家长影响着前来比赛的选手,不客观的说,选手大多奔刘欢而来。
第二热的人是那英。尽管她到不了家长会偶像的位置,但她也是拥有真性情的豪爽女人,如同歌声一样,感人至深。这个内地歌坛的大姐大就像她的头衔一样,她钟爱的都是所谓的“大号嗓”穿透力沧桑感的声音最能打动她。黄大嗓是个典型。可是我印象深刻的确实那个来自天津的准妈妈,为了见到偶像那英,同时也模仿一下那英而来。因为挚爱,所以坚持。偶像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庾澄庆和杨坤大概不分伯仲,毕竟风格反差较大,导致选手和导师的对接有一定的倾向性,但这依然不妨碍好歌手对于选手的种种影响,这种歌手被冠以“偶像”之名。(当然偶像可以是任何职业的任何人,此处仅谈歌手)!哈林是块老姜,对节目节奏把控精准,对选手爱护有加。爱将吴莫愁在他看来绝对是块璞玉,需要精心雕琢以成就她独特的美,事实上哈林做到了,纵观话语乐坛,鲜少见到吴莫愁样子的女孩,真实简单。唱腔更是“范儿劲儿”十足。倘若你去过后海的酒吧街就会知道,拿着吉他唱着歌的人大有人在,并且歌声还都不错,在优秀选手辈出的今天,吴莫愁成就了一个另类。她的怪气其实是她的优势。ROCK范儿的哈林是很多摇滚青年的偶像,那种激情澎湃的感觉能够迅速感染周围,这是风格也是特质。还记得那个视哈林为偶像的李行亮吗。最后也归属到刘欢队伍了……
资历尚浅的杨坤,在接受李静节目采访说到跟刘欢等人同时作为导师时候的紧张情绪,令我难忘。一个唱着“无所谓”的人竟然也会紧张,也会忐忑……是啊,座上宾都是业内精英,杨坤对不熟悉的欢哥和哈林自然怀有紧张情绪,可直到后来,欢哥用他感性的一面,嬉笑的一面以及真实的另一面呈现了一个“别样刘欢”让所有人都融入节目中而有所收获。还记得那个特别喜欢杨坤的全职太太吗?漂亮的女人总是让男人动容,杨坤也不例外。和漂亮的全职太太合唱的《里约热内卢》热情如火,那女人完成了与偶像合唱的心愿,虽然没有被选中。但还有什么比能够跟偶像同台表演更让人兴奋的呢?偶像杨坤也在这个大热的节目里做了自己完美的宣传——32场演唱会。从此得名三十二郎。
比赛完成了,余温还在,话题也还在,选手都变成了新时代的偶像。责任之一就是传递正能量。(这是一个如此好的词啊)一个偶像。或者说一个偶像的时代,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给人正面的导向和影响。我们从偶像身上得到的其实更多的是内心的满足。就像我自己,看着喜欢的偶像的演唱会会瞬间泪流满面,毫无缘由的。 我想是好多情绪的叠加,是满足,是幸福,更是感动,那是一种百转千回的感受,无法用言语说清楚。于是这感受随着时间成了心里永恒的美好。有个偶像真好,即使他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一直在心里的一小片天地,给予正面的影响。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