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们很会爬树,当第一缕春风吹来的时候,嫩绿色的榆钱儿就布满了枝头。孩子们急不可待的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像猴子一样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干,榆钱儿有指甲大小,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故名榆钱儿,又因为它与“余钱”谐音,村里人常在房前房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新鲜的榆钱清甜可口,用手一捋就能捋一把,孩子们经常大兜小兜塞得满满的,然后爬下来,坐在树下慢慢咀嚼,也有的干脆骑在树干上,看哪串好吃哪串,榆钱儿可以做成糊饼,就是把榆钱儿和玉米面和在一起,弄成饼状,跟烙饼似的。
槐树又称国槐,据说槐树在我国古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据,《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槐树因此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树种。而汉代则认为槐就是望怀的意思,人们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来人,想与来人共谋事情。除此之外,我想大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槐树分布广泛,城市、乡村处处可见,每到盛夏来临,槐树上便垂满了一串串白色的小花,给槐树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别小看这些小花,它可是我们小时候的美食。摘下一瓣,闻一闻,清香扑鼻,取出花心,用舌头舔一下,甜丝丝的。孩子们经常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摘上几串槐花,细细品尝。
麦子快成熟的时候,孩子们来到田地里,挑几个最大最饱满的麦穗揪下来,然后一粒粒去掉皮,麦粒吃到嘴里又嫩、又滑,如果把麦穗烤熟了,再用手搓一搓,吹掉麦子皮,取一小撮放到嘴里,别提多香了。秋天的时候,玉米成熟了,大点的孩子们和大人一起掰棒子,小的就在地头上啃玉米杆,玉米杆要选根部泛红的那种,用嘴咬掉皮,像吃甘蔗一样。那个季节,家家都在吃煮玉米,烤玉米。有些淘气的男孩子,他们把蜜蜂用镊子捉回来,去掉头,小心翼翼的把腹部拨开,蜜蜂肚子里面有个白色的小球样的东西,好像是蜜蜂储存蜂蜜的地方,吃在嘴里特别甜,小时候,凡事甜的东西孩子们都爱吃。我们很少能吃到水果,平时就吃黄瓜、西红柿、茄子什么的,把茄子切成薄片,咬一口,微微的也有些甜味。那时,家家都会留出一小块地种西瓜,不为卖钱,只为自己留着吃。过8月15的时候,我们会吃到苹果和梨子,爸爸会每人分我们两个,其他的就放在筐里,用根绳子吊起来挂在房梁上(防止老鼠啃食)留着慢慢吃,有时候,我们趁着父亲不在家时,偷偷的取一两个,但是不能拿的太多,不能让爸爸发现少了。新挖出来的红薯生着吃,又脆又甜。冬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吃花生、瓜子,没有熟的,就吃生的,上学时,抓一把在兜里,边走边吃。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零食,那时候虽然穷,但是非常开心,现在虽然什么都有,但是那份纯真,那份美好,却再也无从寻找,有些东西可能只是过往云烟,但是有些东西却让人终身难忘。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在回到童年,去品尝那份欢声笑语,去领略那段美好时光。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