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游感
作者:徐东风
黄鹤楼对于我一直以来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割舍不断的情愫,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学的时候曾经学过一首唐朝崔颢的诗《黄鹤楼》,当时教语文的老师是一位很博学的右派,他不仅把黄鹤楼壮观的景色描述的使人身临其境,而且把诗人怀乡的那种愁绪阐述的淋漓尽致。现在回想起来更增强了我一睹为快的愿望。
去年初冬的一天,我跟随一个观光团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黄鹤楼……
虽是初冬季节,观赏黄鹤楼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从西门进入黄鹤楼景地,迎面有一尊铜塑的两只仙鹤屹立于黄鹤楼的脚下,也许这就是那只传说中的仙鹤吧;铜鹤的下面有一铜塑的龟,龟背上盘有铜制的蛇,看那条蛇,简直就像在蜿蜒行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只仙鹤亮着翅膀像要西去一样。
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美称,与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江西目的而建,即今天的,战火连绵的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的《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继续向楼上奔去,导游小姐边走边给我们讲了关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
黄鹤楼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因仙”一说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
虽然这些神话传说很美丽,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名字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名字的由来奠定了地理学的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让游客插上了纵横驰骋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两种说法相得益彰,共传于千秋后代。
黄鹤楼还有一个关于三国名臣费祎的传说。
费祎,江夏人。三国时蜀汉名相。费祎性格宽和,刘备平定益州时,在蜀为文官。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左刘禅管理国事,重用费祎及蒋琬等。南征孟获时,诸葛亮以费祎为长史随军。后来兴师北伐中原,诸葛亮撰《出师表》,称费祎等“皆良实,志虑忠纯”。北伐期间,费祎常为使节,往来汉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杨仪弭息纠纷。诸葛亮死时,将国事付与蒋琬、费祎料理。
传说费祎原来是天上的羽仙,专门管理飞鸟走兽的外衣。他喜爱江夏黄鹄山的秀美。黄鹄山突兀于涛涛江水边,与龟山相峙,滚滚汉水与涛涛江水汇合,不舍昼夜向东流去,烟波浩渺,朦朦胧胧,一望无际。眺望江心,是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山上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紫竹丛丛,挺拔青翠,景色迷人。羽仙常常乘仙鹤前来游玩,还经常召集鸟兽来此聚会,乐不思归,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把他谪贬人间,到江夏郡降生,取名费祎。由于他才智过人,辅助蜀汉皇帝刘备和后主刘禅建立了功业。羽仙谪贬凡间后,鸟兽虫鱼无法领取外衣,纷纷到天廷哀号。玉帝只得将他召上天去,但他依然留恋人间,并乘黄鹤重游故地。孙吴文人荀瑰站在黄鹄山眺望风景,见到一个身披五彩羽衣的仙人,乘黄鹤冉冉从天而降来到他的身边,荀瑰十分高兴,便邀请他饮酒。黄鹤便在空中盘旋,招来飞禽走兽前来聚会,他俩也尽情欢乐。将近日落之时,仙人告辞,荀瑰依依不舍,荀瑰为了招引羽仙,建筑了黄鹤楼。
相关专题:传说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