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题记
漫步校园,感受着变与未变,此时喜新厌旧于我而言已然成为一种悖论,那些似曾相识的景物反而更有亲切感,那些景旗帜鲜明的分作两派:有生命的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依旧生意盎然;没有生命的在烈日的照射下更显颓圮之态。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经有过我的身影,而残存在脑海中的身影已经模糊的只剩下轮廓,我试着去亲近那些景物,希望从中挖掘出更多的记忆,让模糊的轮廓更清晰,借此去找寻那些年的自己。
走在杂草丛生的操场,这种景象每年暑假过后,报名开学时也会出现,于是这开学第一堂课也就理所当然变成了劳动课,上这一课学校是不配备劳动工具的,还要自己携带劳动工具,参加义务劳动,因此这课在教会我们私有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同时,又教导我们应具备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精神。自我离开的许多年那些丛生的杂草可能是周而复始的生长被除,又或是周而复始的生长枯萎,而如今看来它们生长的是那样的与世无争,进而多了几分无人问津的凄凉感,那曾经在操场玩耍的自己已被这丛生的杂草遮盖的无处寻觅。
穿过操场,径直是教室前笔直的长廊,说是长廊,其实只是由上面白色石灰下面绿色油漆覆盖的几根立柱支撑而成,颜色的构成与教室外墙保持高度的一致,这或许了那个时代的最普遍特征,这样的设计与江南园林相比,简单的引人发笑,就是这么一个引人发笑的地方却成为我们雨天嬉戏打闹的小天地,而如今的长廊已经不复当年的热闹,岁月剥落了立柱上白色的石灰,露出凹凸不平的红砖,而在雨天嬉戏打闹的身影也正如这白色石灰一样,被剥落后消失不见。
教室内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粉笔在黑板上跳动发出的噔噔声,我们手中的铅笔在方格本上弹奏的沙沙声,当时听着略显沉闷,而今听来分外悦耳,哪怕只是想象,如今的教室空无一人,残破的玻璃窗,为了遮风挡雨,钉上了厚厚的硬纸板,透不进一点光线,屋内漆黑一片,或许曾经的自己正坐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却被这漆黑吞噬的无影无踪。
我们在教室的课桌上写字、看书、午睡,甚至在上面用小刀刻着鲁迅的“早”字,刻着“某某”的名字,画着平分天下的三八线,还为同桌越过三八线而感到气愤苦恼,而如今破旧的课桌上已经落满厚厚的灰尘,刻在课桌上的字,在灰尘的覆盖下,仅依稀可辨,而那曾经的自己也像这静静躺在灰尘之下的字一样,仅依稀可辨。
寻遍校园,原本模糊的记忆并未变得多么清晰,不免有些落寞,随后便自我开解道:校园生活毕竟只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换个角度,就能找到。
或许正藏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但那时吸引我的并不是油菜花那金灿灿的美,而是忙碌于其间采蜜的蜜蜂。
或许正行走于茂林掩映下的阴凉里,听着聒噪的蝉声却悟不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的境界。
或许正奔跑于蔚蓝的天空下手拉着线放风筝,人在地上奔跑,心已随风筝飞上了蓝蓝的天空,却未能感受到人在苍穹间是如此渺小。
或许正试图穿过凝结成冰的河面,抑或正出神的看着挂满屋檐的冰凌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的七彩光芒,那是的自己永远也不会想到,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切都会成为奇闻,河面结冰能走路?屋檐上会挂上七彩的冰凌?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怀念着自己的童年生活,但童年早已散落在匆匆而过的岁月里,散落在模糊不清的记忆里,散落在物是人非的感叹里,我试着以不同的方式去拾起那散落一地的童年,却发现怎么也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童年。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