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次都想把自己开学上学、放假回家的经历写一写的。只是每次过程都很疲惫,没有心力去写。眼见大三了,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寒假,都说比往常放假的早,开学的晚。最后一个在家的机会,也许,是时候写写,当做一种回忆了。
这次,跟往常一样。一路除了等车、转车,没有做任何停留的回到家。经过郸城,就算离高中母校只有千米距离,纵使多想去看望高中的老师们,我也没有停留。因为,最想见到的还是家,还是爸妈。虽然在外人甚至于我来说,这个家庭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温暖。不管看到文章的你是怎么想,反正我是这样想、这样写的。也许,是我离家太久。
记得大一刚开学去学校报到的那天,没有出过远门的我跟着老爸辗转。客车、火车;留宿、问路;河南、湖北。从周口站到武昌,站票。车上人很多,都没站脚的地方。晚上八点到达。当时已经没有去荆州的车子。下了火车,拎着大包小包,装着泡面,还有老妈煮的鸡蛋。看老爸为了四十元一间的旅店讲半天价钱,很心酸。后来,还是住下了,简陋的旅馆,一张床,很热的天,没有电视、没有电扇。只有公共厕所,没有洗澡间。我和老爸挤在一张床,憧憬着大学生活,老爸总在讲,不要跟人家攀比,不该花的钱不要乱花,要用功读书。那晚,不停的在摇着硬纸板,睁着眼躺了整晚。
天不亮就匆匆洗漱完毕,去车站找开往荆州的车。街灯通明,有点不适应武汉的灯红酒绿。坐上车,看了圈四周,全是送孩子求学的父母。老爸用方言跟人家攀谈,相互间并不能听得懂。我羞愧的低着头,有点看不起老爸。砍价、问路,异地说别人听不太懂的方言,说实话,那时感觉跟老爸在一起很丢脸。但也仅仅是大一时的自己,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有老爸陪着走了那么久的路,不懂得理解和感恩也就算了。出身不好,家境不好,却偏偏学会了虚荣和抱怨。还好,那时的老爸并不知道我的真实想法。
颠簸了很久,到达梦寐的古城荆州,到了长江大学西校区。报到的人很多,听得到很多人在抱怨,说学校很破。缴费报名,一切手续都是老爸去完成,我只是局促地坐在图书馆后面的石桌前,听某学长在讲学校的种种,好或者坏。然后顺便推销着手中的一份英语报。不知道坐了有多久,连中饭也是老爸逛了一圈校园在三食堂买来给我吃。想想都好笑,那时的自己太没用。
分到宿舍,拿到宿舍卡。领了校服和被褥。宿舍里已经有一个人,在整理床铺。互相问了老家在哪,才发现是同省同市。而且是邻近班级。异地听到老家的口音,那种心情无法形容。就这样,接下来的上学、吃饭和每次放假路上的同行。
一起走过大一直到如今的大三。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小建带给我的感动从来不会少。求学路上少了他就少了一份真实和友情。执意要写,正是因为快要分开,又要分散两地去实习。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聚到的机会。
老爸送我来上学,本是想游览下传说中的古城的。可是我知道,他不想太多停留。第二天一大早五点就坐上去驻马店的长途车返回了。甚至都来不及把校园逛一遍。就这样,大一开始的那个夏末的求学路,有老爸陪我。再后来,认识了一群同市老乡,暂且称学长学姐。
因为老乡会,那年寒假有老乡同行。武昌达漯河,深夜的火车,异地的辗转,并没有带来陌生。一路有说有笑。顺利回家。
新年过后,就开学了。第二次前往荆州,不再有老爸跟我同行。不想在武汉滞留,而市站只有11点42分的班点。老乡学长说,可以从安徽阜阳出发,到开学时可以跟我一起。当时很欣喜,做好了从阜阳走的打算,以为有老乡在,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当要出发的那天,通电话中,老乡说他已经到校。而我还只身一人在家中等待着他的电话,期待着跟他的同行。
开学日期到了,再不走就要违反学校规定了。去阜阳的路上,由于超载,客车被交警扣了两个小时。中午时候才到火车站,站在售票处排了很久的队买票,被告知所有到武汉的火车七天内没有票,连站票都没有。沮丧的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在陌生的街道,周围的人一个都不认识。给老爸打电话,说情况。挂了电话,坐在火车站旁边的商店台阶掉眼泪。很无助,那时的自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去?时间来不及。不回去?没有火车票,买卧铺车票一下多出很多钱,不舍得。就这样,一直在台阶前坐着,行尸走肉一般。不吃饭,不喝水。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