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我像往常一样在XX大学食堂挤过人山人海的同学们打好了饭菜,带着如释重负的心情开始享用午餐,谁知菜刚一入嘴,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调料瓶似的,真不是滋味儿,眼前的这道菜竟然是坏了的,估计是在食堂存放太久了吧,我的心情立刻多云转阴,继而无可奈何只得品尝另外一道平时情有独钟的番茄炒鸡蛋了,出乎意料地是又太咸了,当时我真是犹如哑巴吃黄连啊!百般无奈与伤心下,一股想家的暖流充斥着我每个细胞,仿佛要把握吞并在思念的漩涡中。
想家,就像一杯泡地浓浓的茶,茶水中适着几分优雅;想家,就像长笛的声音,深远、悠长,给你恬淡的心情:想家,就像一曲贝多芬的协奏曲,让你陶醉在家的温暖中……
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和发达的中小型城市,生活了简单的,平凡的,单纯的十八年,终于逢上高考这个给全国考生的一个最真实的平台,我带着急切的心情想要通过它离开这个我呆了18年的地方,一个甚至我多次形容过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家的城市。其次,十多年来,在家里我听得太多太多妈妈的唠唠叨叨的闲言碎语,爸爸的那像警钟似的督促我学习的声音,还有家里时不时的父母的小吵小闹,以及我最反感的江南那特有的频繁的阴雨天气,或许我愈长大愈发觉自己是个很受天气影响心情的人,当然还有潮湿天气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不便。除此之外的用我们家乡方言叫卖的吆喝声,朋友们一见如故地抄着乡音问候,家乡的那几个仅有的风景名胜……这一切的一切,我彻底不想再忍受了,彻底厌烦了,一心只想尽快能离开这个生我养我的在熟悉不过的地方,虽然高考并不是发挥得太好,一直想去北方念大学的梦也成了泡影,只能继续留在同省的离家很近的省会城市,但也是一种安慰,因为我可以开始自己的全新的生活。
高考至今一年多了,离开家一年多来,每当我闲暇之时或夜深人静之际,就会想念家里的温暖,才深刻地体会到那些游子的无法抑制的浓厚的思乡情节。在家里我永远不会去考虑今天要吃什么,不用一吃饭还得换好装梳洗好出门去那人山人海的食堂去所谓的“抢餐”(由于学校食堂窗口较少,又缺乏秩序),而且食堂是大锅饭,菜很不讲究的,色香味简直没有一项让人满意,每当提起它,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做的菜,以前不知道珍惜,现在一年也吃不到多少次了,真的很伤感。另外我是独生女,以前在家还是不会受太多约束的,现在在学校因校规我们必须住四人寝室,虽然说寝室四个妞在外人看来非常和谐,但是每个人心中都知道其中的不和谐音符(当然这些因素还是很少的,我们都还很珍惜这份缘分,都是好姐妹)。进大学后,我也盲从地加入了学生会,起初还很新鲜,渐渐地我理解了所谓官场中的一些八面玲珑,溜须拍马,苟延残喘……只能感叹一句:官场的确很复杂。来这个城市后才逐渐发现城市稍微大一些,人就很累,交通拥堵,让我累,人心都很复杂,让我累,官场太多披露和漏洞以及黑暗,让我累……说起这些,我就免不了俗气,开始怀念,怀念家中的父母,亲戚,家乡的朋友,老师,各种娱乐设施,各种购物区,甚至小到一条条我熟稔的街道小巷的温馨的气息。你可以听到我心底的声音:“我想家了!”
想家的心情像一簇燃烧的火,越想浇灭它越强烈;想家的心情像被关在笼中的小鸟,渴望能展开双翅飞向天空;想家的心情像大提琴里拉出的一个个低沉的音符,不经意地留在那异乡的孤独与寂寞上。
这学期以来,每次走进食堂就不由自主疯狂想念妈妈做的菜,在家里不知怎么回事总是像金嘴难开似的很少夸奖妈妈做的菜好吃,甚至更多地是挑刺(当然只是想提意见般地挑刺的)。虽然妈妈做的菜比不上那些特色佳肴,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中哪怕任意一道,但是我就是贪恋,因为那是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我爱的气息。在家经常吃的番茄炒蛋,小煎鱼肚,红烧排骨,萝卜排骨汤,油淋小白菜,紫菜蛋花汤,酱瓜炒肉片,大蒜炒肉,墨鱼烧肉,梅菜烧肉,红烧鸭,清蒸老鸭,小葱拌豆腐,油豆腐烧肉……说起来这些真的是再平淡不过的家乡菜,但是能陪着父母在一起吃这经过妈妈精心烧制的充满着爱与祝福的菜并夹杂着一家人20多年来的喜怒哀乐的菜肴,看着父母那已夹杂了些许银丝的头发,和笑起来不知何时已悄悄爬上脸的皱纹,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但是我们家的爱正一步一步地变得浓厚纯净到不掺一丝杂质,也愈加经得起任何大风大浪,却始终坚强地团结在一起抵挡着外界给予我们的任何一点风霜。说实话在家我有时候对于妈妈做的那“无比浓郁”的豆浆(里面的原料太多了,营养极其丰富,而且被妈妈认为营养成分很高的豆渣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不再过滤了,都得一并吞下),还有冬天被逼着吃的妈妈精心为大家考虑的防寒的醋腌的生姜,口感着实令我难以忘怀,还有那醋腌的大蒜,入口还夹带一点点辛辣,倒还能忍受。现在回想起来,我敢说以后妈妈劝我吃时我再也没有半点怨言。甚至现在我无法抑制地思念着这些奇奇怪怪的爱的味道。好吧!我承认人长大就是这样身不由己,以前不能理解的那句话“妈妈永远是最牛逼的厨神,家里的饭菜永远是最美味可口的”现在我想我也理解得很确切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