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高中的时候,时间被反复无聊的作业填满,连说话闲聊的功夫也很少,常常埋怨可供自己独处的机会实在稀少。安安静静地聆听时光的脚步成了一种奢侈,总觉得心里的尘埃落满了一地。
上了大学后,时间突然一下子地变的多了起来。好像除了上课和一些必要的活动及琐事,剩下的时间全部留给了自己。我想,该是时候整理思绪,净化心灵了。就我一个人,静静地,把其他活动都停止,直白地坦然地面对真正的自我,却发现这时光安静地令人窒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白接踵而来,生命的意义瞬间变的单薄,我越发看不清自己了。原来,独处是如此深刻和富有禅意。
回想以前的日子,完完全全地被外界的事物所占据了。上课的时候被课堂所占据,上网的时候被电脑所占据,聊天的时候被别人的话语所占据,甚至于吃饭、睡觉这样的生活琐事也被自己生理上的需要所占据,属于原本的无欲无求的自己的时间几乎为零。心的世界里空空荡荡,了然无趣。
以为需要一段让自己可以持续空白的时间,以为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可以扫除心里的尘埃,其实我错了。一旦停下匆忙的脚步,面对静止了的外部世界,莫名、忐忑、不安的情绪便涌上心头。变的无所事事,变的焦躁不安,变的不知所措,最终成为一种无休止的挣扎和痛苦。得赶紧行动起来,心里想。才发现自己并不能镇定地面对这种独处的状况,自己也并不是期望这样的情况存在,只是需要时间去寻找下一个可以触发生命机能的事情罢了。对我们的内心而言,停下并不意味着让时光变成空白,只是在为下一段旅程起航。
有的时候,我们疯狂地吃,以为可以化解心中的烦恼;有的时候,我们一整天地泡在电视剧里,哪怕是看过三遍以上的电视剧,以为可以发掘点新鲜玩意儿,打发无聊的日子;有的时候,即使很晚了,我们依旧坐在电脑桌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所谓的“新鲜事”,以为这样才能把时间过的满满的;还有的时候,我们一直一直聊天,聊到口干舌燥也不停,生怕停下来就又陷入沉默的无聊中,难以入眠。我们在生活里,总是重复着这种极端的悲剧,归根结底,不过是我们不善于,也不敢独处罢了。没有了外界事物的支撑,我们好像鱼儿失去了水源。物欲膨胀,信息泛滥的年代里,我们太需要了解独处的艺术了。
记得曾听过复旦一位很有名的女教师讲过的一堂关于“孤独”这个话题的课,她说真正的孤独者具有大智慧,他们最懂得独处的禅意。我想,置身于这样纷扰的社会里,只有学会独处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吧。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