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较才显差异,细想,这差异还真不小。
放假在家,儿时的玩伴来找我玩,不止她一个人,她手里还抱着一个小孩,这小孩是她的孩子。
这种时光的杰作竟让我一时没缓过神来,我还认为她是那个胖胖的女孩,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小孩,可如今她已经娴熟的哄着她的孩子,一种母性充溢在她的全身,显而易见的。
我没有怪时光带走了我的玩伴,没有怪它没给我适应的空间。我只是需要自己去感受着,这样的年龄就成了别人的妻子,母亲,这种角色的增加与变化不知道当时带给她多大的冲击,也许其中的滋味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
我不禁去想,这种角色的增加我能扮演的好吗? 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它关系到两个家庭,它让原本基本上无关系的两群人因为其中两个人的婚姻而密切的联系在了一起。
但结婚归根结底还是得两个人去体验。这是一门大学问,大的让我恐怖。两个原本不认识的人以后要生活在一起时间说漫长也漫长,但其实也就只有几十年的时光,要学会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学会宽容,学会爱屋及乌,接纳了这个人就得接纳这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吹毛求疵,只会导致不和,破碎。
一个女生由婚姻变成一个妻子,一个母亲,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琐事,这还先撇开工作谈。要照顾丈夫孩子,一个小孩由出生到长大得花去多少心血恐怕难以计数,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且不说和睦,又得花多少精力,再求和睦,又得学会多少技巧。
一个人就这一辈子,而且没有后悔的权利,主要还得为自己活,怎样活,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环境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人不可能只凭着自己的意愿过活。但在这种有限的选择权中,我们的充分利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人与人的差异有一部分就是在这种选择时产生的。我现在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我不能说像我的玩伴这样早早的步入了家庭,婚姻的人结局会怎样的不如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她们觉得幸福就好了,我也真心的为他们祝福。谁能说自己这一辈子就能遇上自己真正在等待的那个人,世界何其大,人群何其拥挤,就算遇上了,也不一定就能认出来。人生,从这个层面上看,真像一场赌博,孤注一掷。
我也想大言不惭的问,人为什么活着,为自由,可并没有想象中的绝对自由。为爱情,可爱情可遇不可求。为对他人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可光同情也不能改变什么。
我,及像我一样的人们,从六岁开始便入了校门,经过十六年,大学本科毕业,先除去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过一种好一点的生活。如果花去这么的时间读了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还好找工作一些,试想那些花了同样的时间读了一所不好找工作的学校的人们,行动与目的悖反,时间与青春都摊在上面了,最后找谁说理去。
我们大概都意识到了中国教育的缺憾,可目前来看,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人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不得不低头。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习,学校生活,我们的理论知识确实增长了不少,可理论还得付诸于实践,经过社会的打磨才真正学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我有时会在脑海中闪过一些想法。作为女性,扮演的角色到底该如何平衡。
曾经在尼采的书中看到说,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现在的女性追求平等的途径就是经济的独立,所以女性要与男性一样在社会中沉浮,要接受平等的教育。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个人空间,家庭与丈夫,孩子并不是全部。可我们不愿看到的是,许多女性在结婚以后,便被家庭缠住,家庭,工作不能平衡,最后只好无奈的投入了家庭的怀抱。曾经的信誓旦旦,曾经艰苦求学生活的动力已被家庭掩盖,或碾碎。读了那么多的书,最后还是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淹没,我们的价值难道就只能在家庭中体现吗? 我这纯属个人立场,有些偏激,我也知道,作为一位女性,在家庭中也照样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总觉得有些不甘心,殊途同归,不同的,甚至是一些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人最后与别人与曾经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显然就让人不平。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