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旅行,偏爱于一个人的旅行。最喜欢的不是行程中壮美的风景,而是行过程中的能够静心面对自己的安闲心境。
平时的生活太过忙碌与琐碎。无聊的的琐事、学业与事业、责任与追求等消耗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即使偶有闲暇,我们也早已习惯与熟识了用各种方法来消解这孤寂无聊的心境。精力与时间被消耗殆尽,我们无暇(或者说是无能)关注自己的心灵。于是,心界不空,然而却也不灵,不灵则感受能力差!因此,我们无法感受到自己已经脱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无法感受与品味世界与人生的美好以及人性的光辉(当然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人性中固有的丑恶和不甚美好的方面,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人性)。
然而,人生果真没有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感悟美好的境遇与机缘么?或许有的!周国平在《爱书家的乐趣》中有如下一段话:“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用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其实,本意上周国平是在谈适合读书的境遇,此话应用于此或许不太合适!然而仔细想想,读书是自己与他人的灵魂(书在这里所指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对话,思考是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同是与灵魂对话或许有所相通之处。
可是,现实生活过于琐碎,困境与逆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人为的创造一些类似的机会,“一个人的旅行”就是我的尝试!
人,从本质上讲是害怕寂寞的。长期“一个人”,则难免会寂寞。而身在旅途,条件所限,这寂寞便不易排解。寂寞却无法排遣引发了我们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即思考!思考什么呢?思考人生以及与人生真正相关的问题!关于人生,余秋雨在《相约星期二》的序言里如是说: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蒙昧到无从谈起,无从倾听,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恐怖。的确,“恐惧皆源于未知”,对未知多一份思考也就少一分恐惧!通过旅途中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会有所“悟”,也会有所“迷”。思有所“得”是快乐的,思有所“迷”也未必不快乐。不管是“悟”还是“迷”,思考本身就已经使我们逐渐坚定与成熟了!
有句俗语如是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又有:距离产生美。的确,不管是在艺术还是生活方面这两句话都已得到证实,习惯与距离确实都有种伟力。习惯使我们对身边的美好(以及丑恶)视而不见,距离的不恰当使我们无法摆脱以实用的心态(而不是以美感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于是,在我们熟悉而又经常存在的世界,美渐渐消失(事实上美丑依然存在,只不过我们感受不到罢了)。可是,“一个人的旅途”使我们从熟悉和经常存在的世界逃离并走向陌生和极少存在的世界。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感悟人世与人性,以一种超脱的真实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以一种美感的态度欣赏人力与自然的神奇!
人生就是一次“一个人的旅行”!父母、朋友、伴侣、孩子,没有谁能够完整地陪伴谁走过一生!这样看待,人生不免寂寞。然而,人生本来就是寂寞的!寂寞而又否认寂寞,这是对生命的不诚实!其实,从宏观来看,两个生命能够同处一世本就是莫大的缘分。那么两个人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伴又是怎样的幸运与幸福?又何必奢求一生一世完整相伴呢?
对待必然的寂寞,我选择面对而绝非逃避。用与另一个自己对话的方式面对寂寞,寂寞也就成了享受。能够享受寂寞,我们也就能够走好“一个人的旅行”。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