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计算机课开始后,电脑游戏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流行开来。那时最受欢迎的游戏有三类:一是角色扮演类游戏,以《仙剑奇侠传》为代表。我知道的一个哥们,一次次地疯狂地把《仙剑》玩通关,就为了看到最后的游戏结束画面:林月如打着伞,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在雪中静静地等待李逍遥归来......然后就沉浸其中,伤感得不行。二是即时战略类游戏,以《命令与征服》和《帝国时代》为代表。这两个游戏在当时的学校风靡一时,直接推动学校周围的网吧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很多男生都有过一边嚼葱油饼一边打帝国的经历,而能在12分钟升级到“亚述轮子兵”,就成了大家竞相追求的核心指标。三是策略类游戏,以《三国志》和《信长之野望》为代表。这类游戏颇似战棋,讲究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的运筹帷幄,喜欢的人也很多。每到晚上,大家都会交流一下今天的战果心得。有一位宝应的兄弟,别人在游戏里都是征战四方;而他却只忙着闷头做生意,结果士卒哗变,跑得一个不剩;还有一个兄弟,开始时不小心选错了诸侯,总找不到同盟大名,只好拼命地嫁“公主”,居然没一家肯收,真是郁闷到极点了。
35、大四的那一年,也就是1999年吧,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飞机的几枚制导炸弹从不同的角度炸开了。当时网络还不发达,消息直到傍晚《扬子晚报》发到寝室后才传开。到了晚上宿舍楼熄灯后,开始有人唱国歌,随后整幢大楼开始沸腾,有人一个个敲寝室的门,喊大家起床。很快听到楼下人声鼎沸,是男生们要涌出去,学校拼命关着宿舍楼的铁门,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回去,有几个情绪激昂的男生开始静坐。这时学校们外又大声喧嚣起来,原来是南大的学生领头,在一个一个学校的串联游行,结果在我们校门外唱了半天没看到一个人出来(全给关在里面了)。于是外面很愤怒地大喊:“里面还有男人吗?”大家听了很没面子,但终于还是没出得去。到了第二天,学校大概得到公安方面的允许,紧急通知全体学生上街游行。于是大家排成一排,喊着口号从学校一直走到新街口。学校为了组织好,居然还用了长绳子,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用一只手带着绳子往前走,这样队形才不会乱。有个哥们喊得高兴,自作主张来了一句:“抵制美货!”马上就被带队老师招手过去提醒了一番,再也不敢喊了。
36、上学时的确买了不少书,有的书对我影响深远。比如大一的时候看了一些佛教经典故事,一小段一小段的,挺有哲理,当然看这个并没有触动我去当和尚,但对我的性格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唐师曾的书也很喜欢,《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都看了几遍。其他的书就看得很杂了,陆陆续续买了很多,像《1500年前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反思》、《教父》、《盛世魂:大唐玄宗时代》、《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什么的,甚至买了一套三联正版的《倚天屠龙记》。有一次在新街口新华书店,我看到一套6本的《世界史通俗演义》,每本都很厚,定价36元。我一开始以为是36元一本,到了付账时才发现居然是36元一套。回来后317室的一个哥们看到这套书后也很喜欢,赶忙跑到书店也去买,结果被告知只有一套,断货了,只能很沮丧的回来。为这件事,我得意了好几天。
37、还有一件得意的事,大二时我写了一篇稿子,结果被《扬子晚报》刊用了。后来隔壁314室的两个兄弟在上面看到我的名字,怎么都不相信是我写的,我只好拿出用稿通知单以明正身。当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我被他们拉到外面的小饭店,好好地敲了一顿竹杠,呵呵,稿费一下变成负的了。不过,那个紫燕百味鸡的确很好吃,不知道现在校门外还有没有了。
38、毕业前,有两首歌被点得最多,一首是汪蕊的“七月”,一首是刘海波的“再见了最爱的人”。上学时,小阶梯教室前还是篮球场,现在已经改成花圃;满老师那时还挺着个大肚子上课,现在她已经是副教授;食堂后面的理发店不知还在不在,那个理发的小姑娘长得挺清秀,只是理发的手艺实在一般;学校门口的“牛肉铁板烧”好像已经看不到了,校园里到是多了一些咖啡亭;当年看电影的大礼堂已经拆除,变成了露天篮球场......童年的军包早已褪色,大学时的欢声笑语也已成为心中的回忆。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斑驳的阳光透过窗户,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段段地往前推移,缓慢而坚定,宛若我那正在逝去和终将逝去的岁月年华......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