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桥镇橡树下村的村民们多以养殖螃蟹为业,河塘将道路切割成曲折的小径,刚够一辆车子通行。驱车一个多小时,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终于来到汤牛角口——本次接受采访的陈文锦老先生居住的村庄。
在陈师傅正屋后的小屋里,队员们看到了保存着现存的唯一一艘花龙船成品。
这艘花龙船全长七米左右,由陈师傅自己出资建造,造型精美。龙头两旁有陈师傅设计的“划遍中国风调雨顺,行向世界国泰民安”的对联,船尾插着代表洪桥镇的旗帜,船身上插满二百八十多面色彩缤纷的三角旗,下方有特别设计的十二生肖,代表着推动花龙船行进的十二个人,连船桨上也绘有龙的图腾。在端午节这一天,队员们在花龙船上各司其职,沿着村庄水路划动花龙船,将节日的气氛和美好的祝愿带到各家各户。花龙船与以往大家所熟知的竞技类的龙舟不一样,作为一种演艺形式,花龙船更加注重其观赏性和文化性,而行进的路线也从直线改为沿村中水路蜿蜒前行。活灵活现、瑰丽精美的花龙船就这样出现在队员们面前,让人为之赞叹。
花龙船每年为庆祝端午节而制成,根据当地“谢龙王”的习俗,当年的制作的花龙船会绕着全村的水路在每个村户前打桩,龙头取下后,龙舟将被烧以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作为村子里唯一一艘保存完好花龙船,显得异常珍贵。再往右边的小间望去,里面收藏着老人亲自设计的横幅,上面印着“传承长兴独特文化”八个大字,横幅已经泛黄了,但看得出老人把它保存很好。他将关于花龙船的物件一样样摆出,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对于陈师傅来说,圆梦传承,不是扛在肩上的重担,而是心中的理想与情怀。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政府的政绩工程,一个地区的非遗传承,需要政府、社会、青年与老一辈传承人的共同努力。每一份非遗都是祖先给我们设下的一个谜,要我们去守、去解。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
汪梦婷
2017年7月14日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