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因湖得名的城市,除了湖也定有些过人之处的。尚不提鱼米之中绵长的文化源泉,单是只绒孤杆,却也足以将一座城市的历史书写得淋漓尽致。湖笔,丹青点刷之间已成辉煌。
尚不知此是因湖得名还是因城的名,大抵是因为城市。稻谷水禽是自然内化,笔却是人有意而为之。千百年的湖水造就了一座城市,城市历经风雨造就了厚重文化,文化又成就了这座城市。安静的江南水乡有自己的规律,人们也在不断信仰并守护着这里的一切生存规矩。
多雨的天人是最需要安静的,但生活却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向来如此。但是,湖州却除外。文化让这座城市安静下来,湖边水畔,驿外横桥,行笔处墨花飞溅,说不尽,道不完。三年的历史若想完美的复制,则至少需要三年;百年历史则更要天长日久的坚持与陪伴。湖面平静,水纹轻细,一时竟不知从何谈起。像经历了许多故事的老者,半仰半坐在安乐椅上,一言不发,惶惶终日,想必也有其不为人知的原因,大抵是老了。湖笔亦然,在跟进着历史的古老过程中,渐渐风化,被遗忘,渐渐衰老,却一息尚存。
湖笔不语,曾经的文化被风轻云淡的悬在盒中供人欣赏把玩,高贵与内敛被价格和展板所取代阻隔,此时,又有多少人,在想着什么呢?湖畔人一代又一代如同稻苗般不断更替,文化一代一代不断传承扬弃,几多时兴早已不在热门,几多流行在滚滚浪潮中烟消云散。只有这片水,千百年来只是默默的观赏着,一片土地的全部变化,和一片土地上人的全部行为,并无合声,如湖丝湖笔,仿佛也成了人为的景观,过于听话,无声无息。
城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粮食、住所、工作…城市带走了人们的什么?文化。因有城市,文明便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文化成为了生活的调剂品,是好还是坏呢?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强盗的胜利呢?
笔不动、湖不动、人会动,鱼不想、米不想、人会想。所以?只有人才有塑造并打破一切的能力。我们创造了文化,又封锁了文化,把文化当做了看物;是我们创造了经典,又扼杀了经典,悠远的故事就此终结。我们亲手灭亡的文化,兴许也会迟早灭亡我们。
文化不说,毫笔不语,它们仅是在水泥监牢中,静待一时,待一时牢底坐穿,待一时牢门洞开。
言无声,泪如雨。只有人的言语中会透露着轻浮或凝重,却都预言着一种传统文化时代的彻底消亡。我们无力挽留,也不必挽回,扼住时代脉搏的我们,也终会沉沦于自己给自己营造的“新世界”中。
山水望,行笔书。
“探寻‘两山’理论,共建美丽乡村”大学生绿色生态实践团
2017.7.3
王居易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