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是一位台湾作家。至于说为什么叫她“台湾作家”而不称她“中国作家”,我一时也不太清楚。不过这没关系,至少与我现在谈论的话题无关。我要说的是:既然是一位作家,就少不了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比如笔会,比如作品研讨会之类。龙应台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记述了他在德国参加一个小型文学作品朗读会的情形,看后真叫人——怎么说呢——看完各位自己评价吧。
龙应台是这样描述的:
“深秋的一个夜晚,我去法兰克福听一场作品朗读。晚上的节目嘛,不管是音乐会、电影或演讲,两个小时也就结束了吧。可是这场文学作品朗读会,使我终生难忘。
在一个小小的画廊里,来了大约三十个观众,其中有几个婴儿像袋鼠一样趴在年轻母亲的胸上。该朗读的作家、作家的翻译者、作家的评论者,再加上主持人,可能还超过三十人。
朗读从6点开始。
8点,我觉得脖子酸了。9点,腿坐麻了。10点,“吸收”能力开始下降,听得不知所云——但是我坚持着;我要看看这德国的文学爱好者,能耗到什么时候!
11点,我的头不时垂下来,快要睡着了。12点,教堂的钟声隐隐传来,一个作家正在用他低沉单调的声音念一段小说;我两眼发直,头昏脑涨。
清晨1点,我逃离现场,心里充满恐怖感:爱文学可以爱到这种地步,饶了我吧!
他们究竟是几点钟散的,我当然不知道。”(龙应台:《一本书的背后》)
文学是什么?按惯常的理解,就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这些东西吧。或者换一种说法: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它以不同的形式、体裁,描摹、再现人的生活,包括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想象的空间。
龙应台的这篇文章我是在多年前看的,其中描绘的情形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印象之深可见一斑。今天我把它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和玩味。
我们这里,有龙应台所描述的这般痴迷文学的人吗?
或者换个角度发问:我们的文学家所营造的语言文字大厦里,有如此迷人的“空间”吗?
真不敢说。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