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雅赋网 >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正文

我心中的佛道

时间:2017-01-19  阅读:820  作者:Vincent.Choa

——贱号:释仁志丑时写于寺庙寮房

回顾2016年年初,受朋友引见,北上参拜五台山,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文殊菩萨之道场;在没去之前,我个人对佛教的认识还仅限于遇庙进殿,一柱清香之礼而已,或者说是大家口中眼中的装逼吧。

但是这一开始,却让我迈开了脚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佛教及道教等道场圣地。一路从五台山到大雁塔玄奘寺,普陀山,九华山,武当山,乐山大佛,南华寺,东林寺,佑民寺,岳麓寺等等,最后直至风尘仆仆踏上天路,跪拜在布达拉宫前。

其中,在五台道场停留时间最长,小住十余日,每天依照寺院之规定,早课,斋戒,晚课等,倒也让自己真正静下心来,去好好了解这一国内之香火旺盛的宗教。期间,考虑到自身文化水平不足,一并阅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白话版《禅宗》,也使我更好更快的进入了这佛门因缘。

每一种宗教都劝人要有信仰,但是究竟要信仰什么呢?古人说:就有道而正焉。良禽也知道择木而栖,忠臣也知道就明君而仕,何况信仰,也要选择好的对象。

佛教或者其他宗教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主旨或者说像写作文那样有中心思想,也是各派常说的“道”。那我所理解的道是什么呢?个人愚见,它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原则,一份坚持,一份善意。

我们交朋友,要结交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因为他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又说:「水往下流,人往上爬。」如果我们所信仰的对象,要我们去杀生害人,超向下流,那么,信仰他不但没有助益,反而有害。我们必须了解,我所信仰的对象,他的德行有没有清净?他的慈悲有没有具足?他的人格有没有完美?如果他具备了,那么这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信仰、去皈依。

我们所信仰的对象——伟大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定许多的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经上记载: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自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攀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已只好双手捧著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以现代来说,没有得到他人同意而拿了人家任何的东西,那怕是一针一线,都是犯法的。如果人人能遵守,社会上就没有抢劫偷盗的行为了。(该段部分摘自佛经)

社会的学问五花八门,我们要选择最正确、最圆融的为我们的指南。春秋时代黔娄之妻的「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名言,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赞美与运用。信仰了圆满的正法,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正确的指示,并且能够建立圆满的人生。

社会上有一些人虽然也说有某种信仰,其实,实际上却都是迷信的多,甚至于有的更是邪信。那么什么才是正信呢?一般社会大众,由于没有获得真实的信仰而趋于迷信、邪信,因此,民智不开,便胡里胡涂的做出很多愚昧的事情来。比如看风水、时辰、算命、占相、卜卦、烧锡箔金银纸时,都是迷信的行为,都为佛法所不容许。宗教不是迷信。

现在的信仰太复杂了,也不管礼拜的对象是什么,他就这儿也烧香,那里也拜拜,其实杂乱信仰就不能获得信仰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要杂信,这个也信,那个也信,心力不能集中,真正困难时就得不到帮助。倒不如把身心归向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统一我们的信仰,不必见神就叩拜,逢庙就烧香,应该要清化我们的信仰。

我们几千年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佛教初入中原时也是水土不服,毕竟他们讲的是出家,改佛姓,禁欲等,那则无子嗣何以为继呢?也就与天朝纲常大体不符,所以最后融入贯通,两者结合才形成了如今的,或者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

论佛论道,把自己与现实脱离,心置于现实之外,自身乃一无物,自此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皆是虚幻泡影,或虚则无;再者,山便是山,水便是水,如如不动,此二重境界我不知道哪个更高一些,而我对佛的感悟也仅此而已。

相关专题:心中 主人 佛教 宗教

赞(6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感悟人生生活随笔人生哲理励志文章心灵鸡汤人生格言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生活感悟人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