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午夜12点,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落幕,全天交易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207亿元,其中无线成交占比82%,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最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双11”是狂欢购物节的代名词。随着11月11日越来越近,很多人不是已经填满购物车就是在填满购物车的路上。
尽管不少人对“双十一”颇有微词,却不可否认这个默默走过八年的购物狂欢节已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过去的购物中心是各类商场和实体店,消费活动明显受到地域限制,然而电商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时空阻隔,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释放出被压抑的内需,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习惯的改变往往伴随着精神上的焦虑,每年“双十一”前夕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剁手”段子即可为证。
报道称,领先其他竞争者的阿里巴巴计划于10日晚在深圳举办一场好莱坞风格的晚会。晚会上,阿里巴巴将请来美国歌手凯蒂•佩里和退役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进行“双十一”倒计时。在整整一天的时间里,上亿的消费者将会展开订购,帮助该公司打破去年创造的143亿美元的销售纪录。与此同时,京东和苏宁等竞争对手也将趁着这一效应加入销售大战,消费者们则将倾其所有进行一天的疯狂购物。
报道称,凭借聪明的营销手段和对时代思潮的把握,阿里巴巴将11月11日变成了24小时的在线购物狂欢,让消费主义与互联网热潮相结合,在其天猫和淘宝网站上用至少50%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消费者也做出了热情的回应,帮助阿里巴巴在成交金额上连续6年实现增长。中国内地居民的消费能力甚至吸引了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他也在天猫网站开设了一个平台,让中国消费者能够购买加拿大龙虾和枫树糖浆。“零售模式不断升级以改进消费体验将会进一步推动其它竞争者来追赶,”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位研究负责人孙芳婷(音)说:“在购物方面中国日益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
网络搭台商家唱戏,网商有关“双十一”的促销广告铺天盖地,面对促销打折攻势,消费者该如何看紧钱包理性消费?第一,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的人,本无计划,双十一全网,促销品到处逛,看到原价和打折后的价钱相差很多总是会忍不住购买,买了一堆的商品,想想“可能需要”,但很多商品买回去后往往是摆在一边很久也没能用得上。第二,不随意跟风,多看差评。第三,选择到自己比较熟悉的商家处购买,一是自己放心,二是能预防被骗,以便真正得到实惠。第四,购买前要与卖家确认好快递、地址以及商品收到后是否可以退换货、快递丢失如何处理等,保存好记录,以便出现消费纠纷时有据可循。
双十一”从来就不是一个严格的节日,最初也不过是借节日之名,通过让进驻平台的各大商家集体让利,来增强用户黏性、培养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换言之,“双十一”的初衷只是购物。我们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优质的产品,“双十一”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购买中意商品的成本。或许有人诟病:“双十一”购买的商品大多属于可买可不买,狂欢促销的方式在无形中绑架、误导了消费者。“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出现的确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消费习惯。或许技术可以日新月异,可消费习惯一经形成,便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现实的经验足以说明这一点:当网络支付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时,电商平台首先考虑的是开发出适应这一需求的付款方式,绝少有人希图颠覆它。这并不是说“双十一”所代表的电商模式已尽善尽美,而是说在短期内其被彻底取代的可能性很小。实际上,制约“双十一”的远不是背后的技术创新,而是如何维持平台、消费者和进驻商家的利益平衡。
交通银行的分析师刘学智说。“虽然在11月11日可能会对其他消费造成一定的挤压,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更多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会创造出一种递增的购买冲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