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相聚在关岭

时间:2016-10-07  阅读:485  作者:紫夏

相聚在关岭

关岭在贵州的西南部,那里有苗族,苗族风情也很浓郁。同学杨正祥是那里苗学会领导,他来电话说,那里的四月八苗族风情节到了,他以会长的名义邀请施秉县苗学会的同胞去那里一同过节。于是,我们带着一支苗族表演队前往参与了这次活动。

关岭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006年3月,新修订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条例》将“四月八”确定为该县苗族传统节日。于是,到2007年他们举办了第一届四月八苗族风情节之后,每年他们都举办了这样的活动。

几年前,我曾参加过贞丰和兴仁县举办的节日活动,路过关岭几次,但对于关岭印象不深,只知道有桥坝陵河大桥,有贵州龙化石,有成片的石山,石山上栽种着很多的花菽。

此行,我们是绕道余庆经贵阳,再去关岭的。出了余庆,雨便大了起来,临近贵阳,雨大得看不到前行的路,我们只得放慢了车速——一路风雨兼程了。

过了镇宁,此时风雨已不存在。前程是一座大大的桥梁,这就是坝陵河大桥。根据资料介绍,坝陵河大桥跨越坝陵河峡谷,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东塔高186米,西塔高201米,河谷两岸地势陡峭,地形起伏很大,河谷深达400至600米。

我是贵州大学“古苗疆走廊”课题组的研究学者之一,我对坝陵桥一地的古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关索岭的关隘、驿道、古桥等等。

关索岭确有其岭,自黄果树逶迤而来,莽莽苍苍、连绵不断,形成一个巨大的屏障,宛若一道自然长城。《徐霞客游记》载:“索为关公子,随蜀相诸葛亮南征,开辟蛮道至此。”其所谓“蛮道”,可能就是最早的驿路,其时间大约为元末明初。《滇黔志略》也载:“关岭,在永宁州城西三十里。山势陡峻,曲折而上,凡四十三盘方至顶。上有关索庙,旧志:索,蜀汉汉寿侯子,从武候南征有功,土人祀之。下岭即关索驿。自此以西,烟云无阴晴。”这是清代谢圣纶所著的,说明在明代显然已修成驿道,并设驿站了。

三国时候的西蜀并不大,为守住这小壁江山,诸葛孔明进行了南征。把西南之地的夷人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关羽的儿子关索奉命出征,开辟出一条通往蛮夷之地的道路,让荒凉满目的荆棘之地从此有了通往内陆的道路。因为关索之功,人们将其命名为关索岭。我想“夷人”们可能并不看好关索,而对于不是夷人的人,则对他的功绩大加赞誉,并留下不少的诗文,如:清人黄宝鉴写《关索岭》:“开际穹窿不可登,将军昔日竟飞腾。渡关不效鸡鸣辈,赢得平蛮绩可称”等等。关索岭有古关隘,因为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康熙皇帝也才题写“滇黔锁钥”壁字。关索岭驿道保持完好,从灞陵桥起,蜿蜒山峦和河谷间,全是石头铺就,现存驿道长达五公里之遥。六百年历史,千万人马的踩踏,每一道石级,都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此外,这里还有关岭桥、双泉寺、御书楼遗址、关帝庙、红崖天书等等,关索岭是一个古代文化集大成的山岭。

离开坝陵桥不远,关岭县城就在眼前,关岭苗学会的杨光权先生已在高速路口迎候,稍等片刻,台江、凯里等县的同志也陆续到达,大家一起在主人的陪同下,下榻了温馨家园酒店。

晚餐是在一个叫“杀猪饭”店进行,关岭人对于吃饭的店名也取得赤裸,毫不顾及猪的感觉。特色的菜肴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黔东南、黔西南、六盘水、安顺都是有,还有来自广西隆林的苗族同胞。杯觥交错间,唱声响了起来。虽是同一种民族,但语言并不完全相通,我们只能通过表情,然后宾主之间,相互劝酒。阿彩是个苗族姑娘,她是我家乡的人,十多年前就跑到这黔西南来打拼了,据说还到这里办了舞蹈班,教授学员,班办到了安顺市里去了。小小的个子确很精练,见老乡到来更是高兴倍加,歌唱了,酒更劝得扎劲。关岭的苗学会会长杨正祥是我的同学,在省城我们是同班。同学相见,分外眼红。酒杯的碰撞之间,我们完全忘却了“谦虚”,大家怀念曾经的同窗和已逝时光。安龙的苗族姑娘粱天四,我们曾在兴仁相遇过,她是个很会唱传统苗歌姑娘。她逢人便唱酒歌,杯酒举了一杯又一杯。这姑娘沉着冷静,更显儒雅清新和高贵的气质。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凌晨醒来时,我还二浑二浑的,接着又赶广场去了。

“四月八”是关岭自治县苗族一年一度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苗族从东方西迁后的祖先,原住在啊桑嘟(今贵阳附近),当地土地肥沃,人们丰衣足食,后来统治者派兵占领了他们的家园。苗族首领杨噜带领苗族代人民进行抵抗,他英勇顽强,多谋善战,但因寡不敌众,杨噜于农历四月初八英勇牺牲。苗族人民为了怀念故乡和英雄的祖先,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凭吊,代代相传,相沿为习。

关岭的苗族有几个分支,其中有一支就来自于黔东南州黄平、施秉、台江一带。这支苗族操中部方言,我从东部来,我们完全可以正常交流,就是唱歌也能相通。我们是来自四百公里外的苗族,能在一起相遇,这是何等的高兴。当听说他们是因为战争,而跑到这里来,偏安一隅,又让人有几分的苦涩。杨绍祥是个七十多岁的苗族老人,他是八德乡上摆度的人。听说我们从黔东南去的人,他很高兴。他介绍了自己的家事,他说,他的祖那辈就从黄平到关岭来的,迁到这里才是一百五十多年。他唯恐我们不相信他的身世,他用苗歌唱起了迁徙的故事。歌词的大意是:我们的家在清水江边,在巴拉河岸,寅年啊卯年,天上太阳大,地下太干旱,没粮敬老的,没米养小的。官兵啊才不管这些,要银十几升,要粮几十担,又是来抢寨,又是来抢地,人们无法活,人们没衣穿。大家去商议,共同来相商,等也是要死,我们来举义,打官兵抢粮,找米来敬老,找粮来养小……相安十八载,平静十八年。官兵又来了,又来抢田地,又来烧村子。老的躲山洞,小的躲柴棚。我们来相商,大家来讨论:离开故土吧,不走人要灭。背老还背小,叫亲又叫戚,连夜又打晚,日行百余里,才来到此地,才来到此方。大寨一百户,小寨五六家。大家来开地,大家来垦荒,有田有土耕,有寨又有家。我们才开亲,我们才连姻,亲朋又好友,才过到今天……

这是一首《反歌》,它讲述了关岭苗族的悲壮故事,叙述了迁徙的前因后果。我们能说什么,能生存下来也就很不错了。说到咸同苗族起义,我也感到有几分的悲怆,因为我的一个祖公叫耇麓,每年我回老家挂青时,都找不到他的坟墓。老人们说,也就是十八年“苗反”参加了义军,之后去了“南笼”(安龙),再也没有回来。或许他的后代还有,可能是没有找到而。苗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现在,我们更重要的就是要振奋起来,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历史是昨天和前天的政治,我们不知道谁对谁错。今天,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感恩这个社会,感谢这个时代,因为这是一个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时代,我们已离散好多个岁月的民族,又能从天南地北间走到一起重逢,这就是大幸。

民族风情节的举办地点在关岭的民族文化广场。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居家、旅游、民族风情展示于一体公共活动场所。广场的中心有一个大大的喷泉圆盘,节日的舞台就设在圆盘的正东面。背景是一块绣片,上书“关岭苗族四月八风情节”。与舞台相对应的是充气彩虹拱。随着客人的陆续到达,人们分成左右两排,歌场飞扬之中,大埦的米酒也送到了客人们的面前。

活动在“花棍舞”中拉开了帷幕,来自施秉、水城、贞丰、台江以及广西隆林等地苗族同胞纷纷登台献艺。竹竿舞《水上人家》、原生态歌曲《苗族飞歌》、板凳舞《牵手进苗家》、《苗家花棍舞》、《苗童爱舞》、广西隆林《月琴舞》等节目相继上演。气势如虹的芦笙演奏、欢快的苗族舞蹈和悠扬苗族飞歌,充分展现出各地苗族人民独特的生活面貌和欢乐奔放的精神内涵,一个个具有民族浓厚风情的精彩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活动在“咚咚……”的《苗族踩鼓舞》中圆满落幕。

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相聚了,可我们还是要分离。我们是苗族,天下苗家是一家,哪怕失散在海角天涯,千年迁徙乡音未改,无论此时此刻你要回到哪里,我们把梦想唱进歌里,歌声会带你回家。

二0一六年五月十九日于偏桥古镇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吴安明(笔名:紫夏)

相关专题:相聚 民族

赞(2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口述故事情感文章情感美文情感日志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优美文章经典文章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