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一般用来比喻人的基本信心和力量。
对于做人为官,底气是胸中一股勃然不可磨灭的正气,是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从容,是一种“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坦荡,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是君子安身立命的精神所在。
底气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还是渗透于人血脉的教养。底气愈充,语气愈壮,志意愈坚。如果丧失底气或底气不足,必失之于软,困之于力,流之于俗,毁之于形。有了底气,就有了一种可以把控住自己的从容淡定,遇事就不会觉得慌张。有底气的人,只要自己不放弃,他永远是自己的主人。
底气从何而来?底气源于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和心气相应。古人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精神支撑之气发自底层,只有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与老百姓心息相通,才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
底气源于孜孜不倦的学习。“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存,成熟的思行能力,是底气根本所在。要增强做人、做事、说话的底气,必长于学习,不断积累。
底气源于实践探索。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灼见,又可以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两者相互作用,互促互补。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砥砺才干,求变求新,必然增强谋事成事的底气。
底气源于廉洁奉公,不失抗坠气节。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贯乎古今的操守常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人一旦突破气节底限,必役于名缰利锁囚禁,溺于低级庸俗旋涡,沦为一副自蹈自轻的红尘形骸。只有在洁己奉公上下功夫,才能从思想道德品质上增强人格底气。
底气源于公道正派。一个人只有站在公道正派的立场上,才底气十足,敢字当头,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良思想和不正当行为作不懈斗争。
底气极容易被金钱美色诱控,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到跬步必谨,细节必慎,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心存浩然正气,才能任他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
时下,有些人把虚张声势、故弄玄虚的虚躁之气,持才放旷、趾高气扬的骄傲之气,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的狂妄之气,大权独揽、独断专行的霸道之气,看作底气。把“傲气”、“霸气”、“牛气”当底气,工作上必然产生娇气,生活上就会大摆阔气,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严重脱离群众。
底气是信仰的力量,磨练底气是长期的,需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和身边事做起,经常反省、鞭策自己,逐步培养起政治上的正气、品格上的大气和精神上的骨气。为人上谦虚谨慎,公道正派,老实本分;工作上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生活上勤俭节约,不贪不占。
做人离不开底气,做事少不了底气。底气足,必然作风正,工作实,敢碰硬。做小事可圈可点,干大事轰轰烈烈,遇难事举重若轻。(墨未浓/文)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