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躺着四双家居拖鞋,一尘不染的白色的地砖上摆放着一套古木家具,柜子里整齐的罗列着各类书籍杂志。再往里走,是一套黑色皮质沙发,茶几上放着四杯茶水和一个果盘。这便是我们四名实践团成员看到的郑云老人的家,干净整洁、简约大方。
郑奶奶穿着淡紫色碎花衬衫和黑色宽松雪纺长裤,开着门邀请我们进去。几年前,湖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郑奶奶写的文章,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郑奶奶拿出了当时保留的报纸,并完整地给我们讲了这篇文章上的故事。
1939年,郑奶奶的老家盱眙被日本人攻占,郑奶奶的父亲不愿屈服于日寇,带着全家人投靠新四军。当时的郑奶奶年仅6岁,跟着父亲颠沛流离。几年后,郑奶奶的父亲靠着坚毅勇敢不服输的性格,一步步当上了领导。而郑奶奶却不愿一直待在父亲的关辉下生活,决心投身革命事业,为祖国献一份力。1944年,郑奶奶终于找到机会加入新四军。但由于当时的刘奶奶年纪小,且没机会上学,不会认字,支部便组织了干部子女培训,让干部子女家属都能接受知识培训。不久,郑奶奶热爱文艺,年纪也小,就选择加入了文艺女兵团,俏皮懂事很快就的郑奶奶收到上级的赏识。
郑奶奶跟随队伍经历了“七战七捷”,又主动请缨参加“淮海战役”的宣传鼓舞的工作。期间,郑奶奶分配到一个任务——负责演《白毛女》里的喜儿。这个角色是郑奶奶印象最深的角色。郑奶奶身着喜儿朴素简单的衣服,扎着两个马尾,粉墨登场。演员们依靠卓越的演技,让“白毛女”的故事演绎的很成功,尤其是喜儿悲惨的命运,让台下的军人纷纷落泪,其中还包括国民党的降军。这场演出,是在部队行进的路上举办的,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环境异常恶劣,演出结束后,郑奶奶的手都已经僵硬麻木了,衣服都是在女兵团团长的帮助下才换下来。也正是因为这场演出,许多国民党降军自愿加入共产党的部队。有时候,一场成功的文艺演出,更能鼓舞人心让人从诚服。
退休后的郑奶奶,依旧坚守岗位,至今还担任离休人员党支部书记。摄影,制作视频、微信、微博、QQ……各类新事物郑奶奶都去尝试。郑奶奶下楼与我们合影的时候,还特地带上太阳眼镜与沙滩帽。她的内心,还是那个有着一腔热血,怀着文艺心的小姑娘。
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践行两学一做,争当时代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
陈俏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