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是个比我小二十多岁的孩子,确实她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两个字:谢谢。
我的朋友不多,年龄相差这么大的也就她一人。事实上,除了血缘关系,我们的忘年交持续了很长时间。
如果可以将孩子的性格分为男孩型和女孩型,那她绝对归位不典型的第三型。一岁半的她可以爬到爬杆的顶端,接着翻身爬下。爬树更是一绝,动作的标准程度总让我怀疑这孩子是否处于人类将进化未进化的阶段。她可以钻进沙土堆里穿梭好几个小时,并将其放进嘴里,然后一脸坏笑:我只是想知道是什么味道。她是有名的奇葩孩子,从不可避免被“好家长”指指点点。我们偶尔会担心她会不会处于多动症的早期,为了证明自己的健康,她竟然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和书蜗居在小桌前持续一个小时不动。
我时常发现她真的是上帝不可思议的创造。她可以用外星人都需要翻译的需要敷衍不愿执行的命令,却用清晰明了的词组表达一段冗长的交谈。她总会用自己的思维去推理一件事的动态,之后你会发现她的结论是多么精确。沉默她用来对付大人的无休止唠叨,接着喋喋不休阐述自己的意愿:比如她需要某种玩具。
孩子的某一立场往往很坚定:她讨厌所有私家车,即使是自家的。
外出时我喜欢听从她的意愿选择公交车和单车。坐在单车后座,任凭春风抚着发丝,初春的杨絮儿打着旋儿扑在脸上,痒的她咯咯笑。毕竟还是孩子,路边的小摊未逃离她的法眼,却从不多吃,只是好奇。出入各种公共场所,无数早期教育先锋者们会不同方向拦截带孩子的大人,接着口若悬河般宣传各种教育理念。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抓住了大人的钱包,而赠气球便是第一步。
手拿气球,小一永远是幸福满格的颠颠跑,这个城市的风实在有些恼人,天气微微转暖,一阵风掠过,散了发型,迷了眼睛。小一的气球瞬间装了马达,脱手而去,直奔马路。
蓝色气球实在太扎眼,第一站便躺在了一位妙龄女青年的自行车旁,女青年连忙手握刹车,单腿着地,一弯腰一伸手,又一阵妖风袭来,气球霎时脱开纤纤指尖,留下那位惆怅的女孩。拐着s弯,蓝色气球以40迈的速度迅速截住了一辆古典摩托车,一声紧急刹车声,车座上的中年男子单脚堵着球的去路,微微探腰下去,奈何啤酒肚卡在半路,还来不及再探探身,球球已悄无声息的越狱了。中年男子恨恨的一跺脚,转身无奈的看着我们。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个眼神,小一却适时的大喊:球……球……那只气球真不知死活,径直奔向岔路口。一位时髦的山地车小伙不知向旁边的老太太说了什么,只见老太太站在车前扶着把手,小伙一个纵步越下车,灵活的躲避来往车辆,目标竟然就是那点蓝色。我不禁心惊,刚要大喊组织,只听砰的一声,蓝色目标瞬间消失,一辆灰色汽车便扬长而去。小伙儿愣了片刻,有点失落的看看我们,那满脸堆满了苦笑。我已经傻了,任何语言和表情都无法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小一却安静了下来,拉着我的手喊着:谢谢,捡球。
全民捡球已经两天了,小一总是挂念着她那香消玉殒的气球,我不禁看着堆在角落的各种球想:也许她挂念的是和气球有关的人。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