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丝瓜吗?不对,我是说,你生吃过丝瓜吗?
呵呵,不是和你开玩笑,眼睛瞪那么大干什么?很稀奇吗?没有骗你,丝瓜是可以生吃的,还有长豆角,摘下来洗不洗都行,或用手擦一下,就可以往嘴里送。不信?回家问问你爸爸妈妈吧,在乡下长大的人谁没有这样吃过?
那时候,一个字,“穷”,不像现在,只要你愿意,顿顿腥荤,鸡鱼肉蛋什么的,都是小case,想吃什么直接到市场转一圈就买回来了;可那时候不行,物质匮乏,可吃的东西不多,十天半月能开一次荤,那还是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才有的,青黄不接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家也有;那时候,稻谷还是“本地谷”、“三儿矮”,杂优还没有出现,粮食产量都不高,每个家庭的孩子又都不少,在吃上自然就没有那么多讲究,能填饱肚子就成,不像现在选择多多。
那时候的菜地,还是在稻田旁边开一块小地,就着水田里的水用来淋菜,方便;菜地什么样的菜都有:大葱、萝卜、茄子、丝瓜、冬瓜、南瓜、西红柿、黄瓜、长豆角、辣椒、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等等,不同时节菜园里生长着不同的蔬菜;那时最喜欢的就是父母在田里农作,我在旁边开一块小小的地,春天到了就地里胡乱地撒一些瓜籽,偷偷的把母亲挑来的农家肥撒一些下去,到了夏天那地里就能结满冬瓜南瓜黄瓜。黄瓜上长满了粉刺,娇艳欲滴的晨露挂在上面,咬一口,满嘴生津;西红柿还没有开始红就每天关注着它了,有一些红的迹象就物色好,等到有个六七成熟就赶紧摘下来享用,那滋味远比如今市面上通体红透的西红柿要有味得多;就是茄子、丝瓜、胡萝卜之类,也常常是我们的零食,丝瓜和茄子吃起来带着甜意;胡萝卜脆生生的,在冬天缺乏吃食的季节,是不可多得的零食。
田野里,可以作为吃食的并不少。
玉米收获时节,到地里去摘一些玉米,在空地上生火烘烤着吃,要不了多久,空气中便洋溢着半生不熟的玉米香味,到玉米烧得有些焦糊时,孩子们从火上抢下来,细细地一粒一粒掰着吃,慢慢品味,吃到最后常常是“黑”着脸回家,半天都洗不干净。
秋收过去,地里的红薯、花生都收获完了,我们就拿着锅到靠着山水的田里,在地上捡拾一些遗留在地里的农作物,在地里找一些野菜,放在锅里一起煮出一顿美味的“佳肴”,即便是细细的红薯根和花生,那烧熟的香味也让人无法抵御。
就是那些散播在黄麻地里的玉米杆,与甘蔗相类,折一根放进嘴里,也颇有嚼头。
猪是散养着的,吃的是糠头、剩饭和淘米水,空闲时到小溪边、野地边上扯上一些野草,饲料之类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鸡是屋前屋后飞,白天往庄稼地里钻,晚上回来再吃一口粮食……
傍晚时节,袅袅的炊烟又起,匆忙归家的人们和追随着归家人们的鸡鸭成为乡村的一道特有的景色……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