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绰号知人

时间:2015-12-13  阅读:1808  作者:墨未浓

绰号又称外号、诨名、混号、诨号,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姓氏文化。绰号形象贴切、比喻巧妙、戏谑诙谐、简洁明快,寥寥几字,就能把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刻画无遗。一听绰号,就能知道其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

自古以来,老百姓就常用绰号来表达对官员的褒贬和爱憎。官员为老百姓谋福祉,就会留下绰号美名。

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清廉正直,深受百姓信赖,离任时百姓盛情送他一百铜钱,他只收一钱留纪念,被尊为“一钱太守”;明代范景公,历任兵部侍郎、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高官,门人故吏经常登门相求,他在门口写下“不受嘱、不受馈”,以塞求者之口,被誉为“二不尚书”;清代汤斌,任江西岭北道台,每日采野菜供膳,以豆腐汤为肴,被赞为“三汤道台”;后汉东莱太守杨震,路过昌邑,他提拔的学生昌邑县令王密以十金行贿,被严词拒绝。王密说:“深夜无知。”杨震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被称为“四知先生”;袁聿修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为官50多年,始终以清贫为本,被敬为“五代清郎”。

这种绰号,是时人赋予官员公认性的独特称号,是老百姓以朴素形式表达对好官清官的敬慕、感恩和爱戴,是精辟别致的民意总结,是社会公论和民间口碑,是别具特色的民间版考察鉴定。

时下,许多公务员秉承优良传统,以清政廉洁、公道正派、造福于民、敢于担当等时代内涵,同样赢得了老百姓的肯定、爱戴和拥护,也被亲切赠予绰号美名。如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被藏族人民称为“活菩萨”;时代楷模牛玉儒被当地百姓誉为“孺子牛”;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原书记姜瑞峰,敢挑重担、敢抓重点、敢于碰硬,被颂为“三敢书记”;广西桂林银海纺织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邹解平,无专车、无手机、无新房,被尊为“三无书记”……

绰号还有讨伐邪恶、嘲讽奸佞功能,官员有什么样的龌龊人生和丑恶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绰号: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强推旧城改造,拆掉许多新房,补偿过低,程序非法,百余居民状告市政府。他说:“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坏”,人送绰号“拆迁大佐”;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总额近八成为玉石,其中一次收受的和田玉就价值350万元,别名“玉痴省长”;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局长武长顺,经常便装出行,自己走在前边,一群警察跟在身后,满身“江湖气”,人称“武爷”;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将六朝古都“开膛破肚”,把上世纪中期栽种、代表市民特殊情感的梧桐等名贵树木强行移栽,市民叫他“季扒扒”、“推土机市长”;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钱多、房多、女人多,诨名“许三多”;福建省周宁县原县委书记林龙飞,把官位卖光,把财政钱捞光,把看中的女人搞光,外号“三光书记”;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包养N个情妇,吹卖嫖赌贪,混号“五毒书记”……

自古以来,清官就有清官的美名,庸官有庸官的末路,厉官有厉官的穷途,贪官有贪官的败象。作为公众人物,官员言行举止,百姓一清二楚。平时表现怎样,如何对待百姓,就会得到什么样绰号。

这种民间文化现象,反映了绰号主体人物的才情品性和道德操守,折射了民众心理、审美流向和价值判断,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绰号无处不有、无处不传、无处不谈。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为官者的人品、道德、操守、能力和作为。闻其绰号,便可知人。

相关专题:书记 百姓

赞(39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文短篇心情短文精美短文短文摘抄英语美文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杂文精选短篇小说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