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芜的恬淡和痴情跃然在宣纸上,我越发的喜欢这个紫禁城墙外的女子,喜她的出淤泥而不染,爱她的优雅脱俗,乐着她十年韶华的幸福,悲着她为挚爱的性命相付,却懂了她执着着的义无反顾。
桐华故事从一开始就写着她和十三是认识的,略去了他们未相识前的故事,这样甚好,并不是每一段人生都可堪回首。几朝风尘身,一世风尘人,生命中有太多不幸的绿芜最幸的是在她最美的年华遇上了十三,这个将江山繁华看淡,一心只喜欢漠北射雕、江南听雨却终究舍不下兄弟之情的男子。乍一看,很难理解被高高的紫禁城墙所隔在两个世界的人,连相见都太难,又何以敢言相守呢?可细细斟酌后却不难发现她们有着太多的一样:一样的厌倦权势富贵却避无可避、一样的向往策马红尘却身不由己,就连脾气极为的相投,一个淡然宁静、一个温雅洒脱。我常常想她们定时相识在某个初春的雨后,只因一眼,就已此生不换,彼此就成了那个想要的命中人。
两情相悦的爱情历来都让人羡慕,然而并不是所有两情相悦都会有美满的结果,有些时候太过美好的事情会总得不到上天的怜悯,还需夹杂着人情世故的无奈。一场计划许久的阴谋,一次本可以置身事外的陷害,一份不容舍弃的忠义以及被后人看做是最精彩的夺嫡之争,意料之中的给了十三黑暗的十年,也因为这次不可挽回也不容任何解释的‘败局’,我才看见了历史细缝中的“养蜂夹道”,赫然的四字,就幽禁了一个男子本可以荣华富贵的十年。
而当时的绿芜,面对十三的幽禁、老四的闭门谢客、别人的冷眼旁观,这个柔弱似水的女子似乎一下子坚强起来,她用或许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执着换来了十年“养蜂夹道”的生活,而这十年却是她作为女子最美的十年,也是她最幸福快乐的十年。十年里,他不再是那个衣食无忧、文武全通又遥不可及的皇子,她也不在是辗转风尘而又渴望自由身的雅妓,他成了她十年里每天看得见的触手可及,她成了他生命的陪自己走过黑暗的不可或缺。上苍还算懂人情,虽然十年的幽禁里她们过着易于常人的生活,但这十年里她和十三是相知相守的安稳度过,再者,承欢的出现让这分相守更加的难能可贵,我想这就是绿芜想要的幸福。还记得,若曦给承欢起名字时取了承欢双亲膝下之意,也许在绿芜和十三知道皇上赐名女儿承欢的时候,也曾不止一次的幻想着真有那么一天。
时间如流水,漫长的十年幽禁生活终究还是结束了,虽然有着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无奈,但还好那个高高在上的人就是十三当年宁愿牺牲自己也想要保全的人,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应该是到圆满的时候了。想想看,在那个皇上还能决定人们生死的年代,有了皇上的保护,生命可以不受威胁、生活也可以锦衣玉食,一切似乎真的好了起来。但并不是每一份苦尽甘来的幸福都会是圆满的结局,人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曲折,一不小心,握在手心的幸福就被尘俗摔的粉碎,什么都不剩。
就在十三准备着向皇上上书,想让皇上赐绿芜为侧福晋时,风尘的身份又一次将她无情的带离了幸福,看似是别人几句不轻不重的话阻碍了绿芜继续爱的勇气,但更多的是她对爱人的成全,那怕这种成全是要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她也在所不惜。有人说,替心爱的人受苦,也许本是幸福。但这种本是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幸福在命运的胁迫下不得不放手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刻骨铭心,但为了心爱的人,纵使有千万个不愿,除了选择放手她无路可退亦无路可选。
深情如她,世间只有承欢和十三才能让她这样的心甘情愿;固执又如她,离开了自己生命中的至爱,连活着都已没了勇气。所以,绿芜最后的离开看似是那么的意料之外,但又是那么的情理之中。没有话别只留寥寥几笔书信一封,只因她没有勇气亲口跟他说离别,她怕自己舍不掉他的深情,怕他读懂字里行间自己的不舍。依十三的性格是很难接受她不在的事实,但恰巧这个世界还有除了她懂他的人,聪明如若曦,她定能设法护他周全,也能为自己圆谎,给他一个合理的借口,说服他放弃轻生的念头。可十三懂她,就如她懂他一样,他知道他是她的全世界,除了有他在的家,她无处可去,可他却不能如绿芜一样的离开,他还要为了其他在乎的人活着,即使是演戏,他也要演的入木三分。或许,在你我都未看见的深夜,他曾不止一次有想去找绿芜的冲动,可承欢还未长大、皇兄的权位还没真正的稳固、若曦又是个总为她人着想而不顾自己的人,这些也同样是他舍不下的。我想,他一定在心里无数次的承诺过,等承欢再长大一点、等皇兄的江山更稳固一些、等若曦能好好照顾自己了,他就去找她,到时候再为她画一幅两鬓斑白的画像。也许到时候,她还会跟他说:“别画了,都老了”,他一定会告诉她:“那些年轻的画像我都看腻了,也不好看了,还是新的好看,乖,别动”。
绿芜的离开是步步惊心中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可故事有开始就总会迎来结局,谢谢桐华笔下这个痴情的女子,愿来生她会有自己想要的幸福。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