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棱角磨平
在大巴驶向学校的路上,我的心里对赤岭小学的地理位置越发的惊讶。当大巴离开了平坦的大道,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行驶,一路上都是浓密墨绿丛林、草木,有种深入大自然的感觉,与我同行的队员们一路上兴致高昂。
当来到学校,进到宿舍那一刻,满腔的热情被现实所打败。我内心呐喊着:“天啊,两间房!一间一房一厅!另一间两房一厅!狭窄的空间里要住下34个人!房里没有风扇更别说空调了,这炎热的晚上要怎么度过!”十多个人挤在一间房里睡,转个身都是问题,别说是其他大问题了。行李都堆在一块,想找什么东西,都显得十分艰难。整个晚上,都有队员声音在狭窄的房间里回荡:我的毛巾在哪?衣服在哪?鞋子呢…最艰难是34个人只有两间厕所可以用,洗漱需要排队、洗澡需要排队、上厕所更是需要排队!洗澡房里的水声一直延续到深夜。好不容易大家都躺下了,房间里闷热的空气让人辗转难以入睡,好不容易才等到半夜凉快了些,才开始入眠,初次,我内心的那份煎熬,谁能懂!
十几个人生活在一起,摩擦就像生活的调剂品,时不时的就会发生一两次。
事件一:“诶诶诶!你拿什么走?我们这边四个人就只有两张席子,拿走了我们怎么睡?!”“可是我们那边也还差一张,那先给你们啰。”事件二:砰砰砰!!!地板发出重重的跺地声,“干嘛我的衣服又不见了?谁拿了我的衣服?我的衣服呢?”似乎觉得嗓门不够大,桌子也被拍得啪啪响,“你们衣服原来就挂在房间里,你们内部协商,别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别人还用不用睡了?!”“我找找看,不好意思,我穿错了……”
三下乡还在继续,我们由一开始的不敢想象怎么在这种环境中要怎么度过这十天到一路相互理解、相互磨合,一起走到了现在,不是能用不容易这三两个字所能概括的。在这过程中,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了怎么晾衣服的问题,解决了怎么睡得更安稳的问题,解决了风扇的问题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指导老师夏加亮曾说:“几十个人一起生活在这个狭小的环境里,就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棱角磨平,不止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在的生活,更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是的,三下乡已经过去了一半,队员们的棱棱角角在每一天的相处中变得圆润起来,更好的融入了这十几人一起生活的大家庭。或许十天里我没有收获到什么,但是那份专属蓝精灵的那份情会一直在心里。
撰稿/黄小娟
岭南师范学院蓝精灵社会实践队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