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夜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声。”(古诗《早蝉》)
今天是公元二O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星期六,天气晴好,晨风习习,朝阳穿越山那头的港湾满满地洒在窗台上,已听闻人声中夹杂着对面楼居那只日夜不分的狗儿的几声狂吠,清洁工打扫街巷的扫帚与地面轻拂的“刷刷”声也声声入耳了,懒懒的,我仍赖在可以望着对面山色的床上神思缱绻。忽听得一声嘹亮的蝉鸣从不远处的山下传来,顿时我十分兴奋,匆匆下载了几幅有关蝉的图片,打开微信在朋友圈中写道:“今晨青蝉始鸣,从此巷陌添趣。”
时常有人说:“这年头玩什么都没意思”,偶有苦闷或有同感,而细细想来则不以为然。譬如这小小的青蝉就大有意味!因为终究这是今年的第一声蝉鸣,闲着也是闲着,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聊以纪念,于是先搜出了几首古人关于蝉鸣的诗来助兴,其中这一首叫做《早蝉》的诗倒是对了我的心思,诗曰:“月出先照山,风声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亦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还有这一首透着人间沧桑:“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世难。”倒是从这首“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将满。”(《听早蝉歌》)中了解到原来青蝉一鸣天下将秋呵!
历代古今人们常将蝉鸣与秋思联系在一起,而秋思其实就是相思与乡愁。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以为蝉的一生或许就会容易让人怜惜,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韶华的易逝,或者许多漂泊异乡的游子容易联想到故乡的山和水,感叹人世间的苦闷与沧桑。
你看,那小小的青蝉在暗无天日的树根地下整整地苦熬了十七个春秋冬夏,只在一个夏日的天色微亮的清晨钻出地面,在人们还在梦乡流连之时将金甲咬透,“破茧成蝶”似地辗转徘徊在树丛草莽之间,可以振翅鸣唱的却只有雄蝉,而比美丽的雄蝉小一码的其貌不扬的雌蝉却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它们只能在高调于江湖的雄蝉鼓噪横行于杨槐松柏枝干之上的时候排成一字长队静静地聆听,它们这么各尽天职的目的只有一个:延续后代!当彼此心仪结为伉俪的那一瞬,也就是雄蝉结束生命的一刻。
多么壮丽凄美的一生,又是多么短暂紧凑的一生!当你路过树边丛林有兴致仰望一下青蝉隐在树干上吟唱,你也许就会顿生敬畏,敬畏它的强有力的勇气,敬畏它的不折不挠,它也许发现在一个地方吸引不到小鸟依人似的雌蝉,它会不失时机地慢慢地横向着挪移,而那些极为低调的雌蝉竟然都是在雄蝉的枝干下方,悄然地倾听,它们的颜色几乎被树干隐没,如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些小生灵的存在。“何以笙箫默”此处有真意。这小小的青蝉如若吟露高歌在秋风瑟瑟的暮色中,当“海上生明月”之时,那些不能“天涯共此时”的有情人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夜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声。”(《早蝉》)今天我们听到蝉鸣大多没有古人那么沉重的秋思了,这或许是今人的生活节奏和时代的变迁之故吧,然而,在古时候一些天涯旅人、仕途达人,更或者是被贬官宦,他们如一叶孤舟在江湖上沉浮,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也会倍感寂寞,闻蝉鸣而秋思、而悲伤便是人之常情了,特别是有着缠绵哀婉之情怀的文人墨客,帝王显贵就不会如此触景生情了,当然南唐后主是个例外,看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人家也是在浪迹天涯,独闯天下之时曾看到几个文人正对着初升的朝阳吟诗,初时他静静地在一旁聆听,但越听心中越不是滋味,他感到这些文人的诗篇尽管文辞华丽、但意味却浅陋,毫无气概可言,于是、从来不喜欢吟风弄风的赵匡胤不禁随口吟道:“太阳初升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这几句是不是气象不凡呵!而帝王的胸怀与气度却不是可以人人皆有的,更何况世间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呢?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只不过其表达方式迴异而已,有着才思华章的文人墨客、天涯旅人们的柔肠深情也是人间真情的流淌,正是人间温暖的源泉,只不过这样的秋思缠绵偶感而发罢了,谁也不可沉缅其中不能自拔!不然,世间就不可能有什么大唐盛世、民主共和了,也不可能有什么三潭映月、北大学府了!
《世说新语》里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刘真长和许玄度的一段交往。许玄度是位隐士,喜欢清谈,不肯出仕担任官职。刘真长任丹阳尹的时候,许玄度到京都去,就住在他那里,刘为许准备了最奢华的住处和丰盛的酒宴,许玄度感慨地说:“如果能一直这样生活,强似在东山隐居了。”刘真长回答说:“如果吉凶祸福真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怎么会不保全这个地方呢?”后来,许玄度还是走了,刘真长到他曾经住过的地方怀缅了一番,感叹到:“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的确,美好的时光往往是短暂的,亲友知己常常聚少离多,命运无常,繁华易逝,正是:“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
(曾用笔名:踏花归来)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