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充满沧桑之感。对新的事物总也提不起兴致,不过是心甘愿沉沦于过去。时至今日,也只能道一句可曾后悔?可否后悔?如今在外忙着挣钱的我,一天到晚千篇一律的做着同一件事,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尽管不甘于平凡,却也无可奈何。没学历,没背景的我,只能投身于千万打工大军。每当这个时候能做的只能是遥想当年。我家有三个小孩,家里并不富裕。小时候的我像很多孩子一样,调皮爱玩,不喜读书。可能因为昂贵的学费。也可能是因为我的不喜,爸妈并没有逼迫我去上学,而那时的我已经八岁了。并且因为我的胆怯,不得已读了一年学前班。上一年级我已经九岁了,较同龄的孩子已落后了许多。刚开始还不觉得有何不妥,直至后来越发的自卑。作为班里的“大姐姐”成绩却并不突出,因此我甚至不敢与人交谈,只与同村的人交往。慢慢的,我便养成了习惯,从来只与比我差的交朋友,比我强的,我从来不主动与之攀谈。可能因为自尊心,可能因为虚荣心,或许都有吧。就抱着这种心态,我浑浑噩噩的度过了我的六年小学时光。假期后,我们都面临着择校的难题。即将上中学的我们,自然都希望可以上一所好的学校,而在我们那,好的学校是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去的。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的我是如何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的。因为激动,因为兴奋,我甚至没有看到上面还写着外乡入读须交800的借读费,也没有想过昂贵的学费家里是否负担的起来的。我只想着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上学真好,能得到学校的肯定真好,可以上离家近的学校真好。可是再多的真好也抵不过爸爸的一句:上不了。是啊,昂贵的学费就让家里为难,何况还有借读费,刹那间,我所有美好的幻想都随着那一句上不了跌的粉碎。尽管我很想大叫,很想质问爸妈,凭什么四个人只有我上不了。可最终我还是什么也没说。一个人走进房间,我盯着那张录取通知书看了好久直到看到泪水掉下来,最后把它撕了个粉碎。我告别了同窗六年的小伙伴,只身来到姐姐所读的学校。虽然有姐姐,可是那时的她已经上初三了,最为繁忙的一年,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关照我。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我没有丝毫的欣喜与期盼,有的只是恐惧与排斥。我继续这小学的自卑与胆怯,朋友亦是少的可怜。终会我还是有那么一丝幸运的,让我结识到几个知心朋友。现在想来那似乎是我初中三年唯一的收获。从小学开始我的成绩一直都是中等水平,到初二时,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不仅被分到尖子班而且是在前十名以内,让我一度怀疑是否成绩统计错了。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到下学期时我又被拉到了中等水平。不是没有反思,反思的结婚就是人家都在进步,而我原地踏步。到初三时,虽然仍在尖子班,可是排名却是靠后的。努力过,愤怒过,放弃过,最终还是以几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当初一同升学的四个人,没有考上的不只我一个,,可是没有读的却只有我一个。如当初升初中时一样,被迫放弃的只有我。说不出的悲凉。我不是不想读,不是不能读,只是不愿爸妈为此而争吵,不敢肯定我一定能学的好。而因为年纪的关系,我更加没有勇气去复读。就这样,我只能背起行囊,远走他乡。一直走啊走。走到今天。我不知道现在要如何去概括我那一段校园时光,只知道那是不舍也是不甘。可曾后悔?如果当初不那么贪玩,如果当初能早两年入学,如果能大胆些,如果能自信些,如果能自私些,如果上了好的学校,如果在努力些,如果脸皮再厚些,如果上了高中哪怕不那么正规,如果不去做个听话的“乖女儿”那么现在的我会如何?可否后悔?后悔也得有后悔的资本,而我是否有那个资本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个时候的家,那么劳累的爸妈,我有什么资格去后悔?当初父母的决定我选择听从,到现在我不曾后悔,我所后悔的只是当初那个如此不堪的我。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