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带着对国学经典的痴迷和崇敬,4月23日,在这个萦绕书香的日子里,我走进江西省首届国学经典高峰论坛。然而,愈交流,愈研讨,我愈感觉,国学经典,想说爱你不容易,特别是听了许锡良教授的报告后,我认为,中小学生读经还是警惕一些的好。
参学回来已愈一周,我迟迟未动笔,一是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国学经典高峰论坛的内容,二是对国学经典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等“三进”的思考,三是要写一篇反对的文章,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
为此,我重读《史记·孔子世家》,拜读许锡良教授《“国学”也是一个阴谋》、《“国学”果真是一个阴谋》、《孔子给中国人布下的迷魂阵》等几十篇博客和黄小平先生的《当代中国教育的三座大山》、刘道玉先生的《以“智慧”超越“知识”》等名家的文章,查阅中国历史上,读经与反对读经反复较量的资料。
我本人对国学经典是喜好的,师范毕业后还参加了汉语言文学的自考,然而到现在为止对一些文章依然是半知半解,我想就连专业领域的成年人亦很难说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这些思想,甚至连一些汉语言专家对国学经典也没有读通读透,盖因他们的生活与思想离我们现在太过遥远,这样博大精深而又令人费解的几百年几千年前的经典,让那些只有几岁的小孩子来背诵,是害是益大家可想而知,这是中小学生读经还是警惕一些的好的原因之一。
如今已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半部《论语》治天下已成为妄语,小平同志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下《论语》不但治不了天下,反而会贻误天下。《论语》中消极的思想可谓多多,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开创了中国重男轻女思想的先河,他的三千弟子中竟然无一人是女人。至孟子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不包括女人的。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流传千年不绝,流毒至今。更为可怕的是,许多中国女人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观点,自觉自愿地成为女奴,成为男权主义的帮凶,比如弱化奴化女人的“三从四德”,妇女自小缠小脚等等。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造就愚民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国铸刑鼎,孔子坚决反对:“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意思是说,法律不应该铸在鼎上明文公布,否则,老百姓就不会老老实实尊贵,严格遵守贵贱秩序,这一点验证了孔子的愚民政策与愚民思想。又如立五条莫须有罪名杀同僚少正卯,开创了中国立思想言论罪的先河,使得中国数以千年的文字狱绵延不绝,与圣人的这种所作所为是密切相关的。再如“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也,禄在其中矣;耕也,馁在其中矣”,深深影响了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思想,在这里,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没有什么真正的知识,读圣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和发财等等。更为严重的是《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语录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语录文本从此成为中国人最喜欢的文本形式,最为流行。非理性的独断的话语,为中国专制者“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提供了方便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国人不善于讲理的源头因素,没有逻辑,没有推理论证,更不需要实验调查。道理讲不下去,就只有靠权威,权威的维护靠枪杆子里面出的政权,真理、真相、真诚全无。众所周知,从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宰,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让世界观、价值观还远未形成的中小学学生背诵儒家经典,我以为弊大于利,是为中小学生读经还是警惕一些的好原因之二。
读经还是废止读经,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的反复,的确,孔孟的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为统治者稳固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自鸦片战争遇到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与宪政制度,儒家那一套就玩到头了。时李鸿章慨叹:“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以前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且每过几十年,最多三四百年,就来一次内乱,然后新朝廷出现,用不了多久,前朝的制度与所念的经书仍然照旧。但是,这一次不同了,人家不但要亡你的国,还要亡你的天下。1912年,基于中国需要充分世界化,需要走民主宪政之路,需要培养现代公民,蔡元培先生在上任教育总长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断然发布命令,通令全国的中小学废止读经,废止尊孔崇儒。不再让传统儒学经典那些僵化的思想观点、等级特权的消极思想,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孩子们。这绝不是蔡元培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历时半个世纪的革命人生,以及对儒家经典于世无补、残害儿童的切肤之痛的感悟,可以说那是惨痛的历史与现实,是中国人的血与泪凝结成的教育智慧的总结。蔡先生可谓是儒家大师,光绪十八年25岁的蔡元培,就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甲午二十年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期间几乎读遍儒家所有的经书。为何这么精通儒家经典的人,还要利用教育总长的职权废止读经呢?有对比,才会有鉴别。蔡先生多次留学德、法等欧洲国家,对西洋教育制度与欧洲的学术思想有切身的体悟,明显感觉中国儒家经书的僵化、迂腐、落后,于国不能够救亡图存,于民不能够保障人权。蔡先生正是站在国际大视野下,以世界胸怀和人权意识来废止中小学读经的。周予同是经学史家,对儒学经典深有研究。他于1926年写了一篇激烈的长文《僵尸的出祟——异哉的所谓学校读经问题》,从经的定义、经的领域、经与孔子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如果没有弄清这些经学史上的学术问题则没有资格来提倡读经。他以为儒家经典可以让少数学者去研究,但绝不可让大多数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去崇拜。他警告说:经不是神灵,不是拯救苦难的神灵!只是一个僵尸,穿戴着古衣冠的僵尸!它将伸出可怖的手爪给你们或你们的子弟以不测的祸患。在反对尊孔读经运动中,最有深度的恐怕非鲁迅先生莫属。他在《14年的读经》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提到当时倡导读经的人的真实目的:“我看不见读经之徒的良心怎样,但我觉得他们大抵是聪明人,而这聪明,就是从读经和古文得来的。我们这曾经文明过而后来奉迎过蒙古人满洲人大驾了的国度里,古书实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都不要紧,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只要留下一点卫道模样的文字,将来仍不失为‘正人君子’。况且即使将来没有“正人君子”之称,于目下的实利又何损哉?”就废止读经,胡适提出的对应办法是,中国必须充分世界化,中国人的视野不能够仅仅局限于那些国粹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小学校又大规模地将国学经典搬进课堂,必须引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警惕和深思。
大规模地将国学经典搬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我认为我县还没有一所学校具备这样的师资条件。在赣州观摩的国学经典课堂,大多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级教师,他们在处理教材、理解教材等方面是我县教师无法比拟的,这是中小学生读经还是警惕一些的好的原因之三。还有国学经典进课堂,家长会认可吗?政府会干预吗等等都是中小学生读经还是警惕一些的好之原因。
国学经典,不是不可以读,而是要放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去求得生存,或者遭受自然淘汰,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阅读,而不是采用行政权力,让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来诵读国学经典。(弋阳县教育工会 李淼龙)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