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煤黑子
08年,怀揣激情的我,走出了大学的校门,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畅谈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也非常庆幸,虽然我的母校不是国内知名院校,但是作为国企子弟的我,从一走进校门起就签订了就业合同,成为了怀抱铁饭碗的一员。
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参加工作工作的兴奋劲,在我第一天下井的时候就被浇灭了。穿着整洁的工装到了井口,坐上煤矿的电力人车,有人调侃的说,咱们的待遇不低,还有地铁坐。好奇心还没发作多久,就被井口的寒风吹了个透心凉,那是八九月的天气,没有进去过的人,绝对难以想像井下是有多么的冷,所有的话语交谈都被风给吹散了。以后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分配了师傅,先是清煤库,打扫浮煤,四百米的巷道,整整两矿车六吨的煤都被清理干净了,都是干体力活的人,井下的人并不待见大学生,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啥都干不了,工作量都是在埋怨和叫骂声中完成的。那时的我有种后悔的感觉,不多干活的我,让巨大的工作量瞬间压得喘不上气来。在家里的床上足足躺了一天,就想不干了。在父亲与母亲严厉与温暖的感化中,铁饭碗理论的教育下,无奈的选择了继续坚持。
如今已经是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了,一路走过来,井下的苦力环境对我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而且井下的收入是很客观的。有了我的小家庭,有了我深爱的她。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去维护。在对工作满怀信心,考职称评先进,想有所的提升的时候,煤炭市场的寒冬也来了。所有的人都看不到煤炭降价的低谷在哪里,收入也少得让人不敢去看,不敢去想。但是必须想的是,自己爱车的油耗,保险,还有爱人的化妆品如何的满足,靠拖欠四个月一发的工资吗?显然不行,于是不断的找兼职,找路子,来满足生活的需求。
尽管煤炭产业都不景气,我还是希望她好起来,因为这是我们这个地方的支柱产业。煤炭没有市场的时候,在这里所有生意都很难做。这就是所有80后煤矿工人面对的问题,我们所能想和做的,也只有期待和努力,期待是为了煤炭产业好起来,努力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在煤矿不好的时候,去干点别的挣点钱。
相关专题:80后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