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新区区委宣传部长余敏燕被中纪委带走调查的消息被确认后,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果然朝中有人!”
1983年出生的余敏燕的升迁道路和现任职务,不知羡煞了多少有志同龄人。当初,艺校生余敏燕“令同学们不可思议地去了南京邮电大学团委”,而且在没有经历任何岗位锻炼的情况下,转至无锡市北塘区任区长助理,然后轻松调任区委宣传部长。
随着她与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同一天消失在大众视线,人们才恍然大悟,此前坊间“她一定有背景”、“这个80后肯定来头不小”等猜测,都一一得到证实,“南邮第一美女”的“朝中人”原来是他!
美女的落马,带给人们强烈冲击的不仅仅是她上面的人是谁,而是早在封建时代就令人感慨的官场铁律“朝中有人好做官”,在现代用人体制下的延续、翻版和发酵。
——有志不如有人。年轻干部,要想不断升迁,官至高位,光有远大志向绝对不行,必须懂得“朝中有人”的极端重要。在攫取权力的闯荡中,不择手段地去寻找、选择、攀附和依靠“朝中人”,否则你就要消失于“组织”的视线。
时下,人们似乎已不把这种潜规则当成见不得人的丑事,甚至丝毫不避讳自己的“朝中人”是谁。“考核选拔一上门,方方面面都托人”,有的公开让下属单位提拔XX人,否则我就不批;有的为特定人下达发展党员指标,党员大会表决,发现此人票数很低时,便立马收回指标;有的上报张三为正职、李四为副职,批复时将二人职位颠倒过来。这是用人制度的悲哀,也是有志青年的不幸。
——有德不如有人。在“有人”为上的背景下,人们会将极不正常的事当正常事来办,把组织、干部纪律当幌子,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原则,就成了冠冕堂皇的一句空话。
有德不如有人,干得好不如长得好、陪得好、送得多;敢想敢干,不如敢认敢攀。只要你成为“红颜知己”,那些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官员,就是胡三太爷的横批——“有求必应”,为你升迁使尽浑身解数。
官员自身不正,身边肯定不净。那些溜须拍马的、贪赃枉法的、弄虚作假的……整天像苍蝇一样围着你团团转。那些廉洁奉公的、劳而苦干的、遵纪守法的……则被冷落在一旁。
——有才不如有人。官场的裙带关系、裤带关系、利益关系,一旦成为权力中的纽带,具备“四化”,就远不如领导说句话。庸才打败人才,蠢才胜过高才,有“贝”的财横扫无“贝”的才。就是孔明再世,也无可奈何。
在“朝中有人”业已成为升官几乎形影相随概念的今天,提拔几个“意中人”,显然不是当下官场的另类。它作为一种用人导向,会使人们对“朝中有人”产生共同默契与认可。不看人才看钱财,不看能力看魅力,不看形象看色相。大舌头当宣传部长,土包子当教育局长,白字先生当文化局长,也就见怪不怪了。
人情一把聚,有来必有去。这种人身依附关系的潜意识深藏于年轻人心中,一旦条件成熟便会发泄出来,无限放大自我,滋生集体腐败。以形式代替内容,以程序代替素质,以情感代替事实。这种恶劣风气一旦形成,官场就像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都是屁股,向下看都是笑脸,左右看都是耳目。
人在干,天在看。提拔每个干部,背后都有老百姓无数双眼,靠“朝中有人”,不管你能爬多高、升多快,最终下场都会像余敏燕一样,身败名裂。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