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雨下个不停,我和朋友打电话闲聊,朋友说他们那里明月高悬。提起月亮,不由得让我想起边关的明月。
在边防,我很喜欢下基层。记得有一次,猎豹车驶出团部后,一路松迎桦接,峦舞峰跃,松桦吐翠、杜鹃盛开。小车行至山顶公路,在绿色中行驶,只见群山绵绵,如大海中的片片小舟,时隐时现。接近晚饭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牛耳河边防连,等一切忙完后已是深夜了。我睡意全无,步出宿舍,偶一抬头,见一轮半月已挂西天,远近山峦轮廓清晰可辨。虽然这几天十分劳累,但明月清辉还是让人想在月色中活动腿脚,缓解一下全天坐车在路上颠簸带来的不适。
这个连队很偏远,远离居民点,少有人迹,给官兵的日常生活和与外界的联系带来了不便,这也是边防连队环境艰苦的一个因素。在城市里华灯初上,大街上人流不断,楼顶霓虹灯不断变换色彩的时候,这里方圆百里却不见一星灯火,远近不闻人声,只有天上明晃晃的孤月照着黑黑的群山。
沿着一条小路,我向连队的前沿观察哨走去。走进哨楼,观察窗前两名小战士正在盯着远处的两点灯光,那是俄方境内的车灯。战士说:“这边防线上的哨兵就是国家的眼睛,任何一点可疑迹象都不能漏掉,否则在这里吃的苦就没有价值了。”哨楼里为保证观察效果和隐蔽性,都不设照明装置,我虽看不清他俩的表情,但听出了真诚。十七八岁的孩子玩性正大,在家时,遇到这月光如水的时候,也许要邀朋友在花前月下漫步,要在娱乐场所高歌曼舞,而边防战士此刻却肩负一种责任,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这天上的明月映照了边关无数年代,见证了古今千百万戍边人大体雷同的残酷争战、餐风饮露、空寂单调的生活主线。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戍边人的忠诚却像天上的明月一样,千百年来历久未变,忠诚延续了民族的生存,也会成就民族的复兴。(王忠安)
摘自《内蒙古日报》2013年8月9日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