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未浓
杂文《师爷笔法》发表后(见《新晚报》2008年6月23日29版),被选编在《杂文选刊》2008年8月(上),四川刘德元先生读后撰文说:“读罢此文,犹如腹饥取食,吃了个半饱还想吃,没了。”读刘先生续文,笔者产生了再说“师爷笔法”的想法,于是写下此文。
但始终不大满意,搁置一旁多年。近日偶发感想,再续,希望能让读者“吃饱”。
“师爷笔法”的主要特点,除了笔者在《师爷笔法》里说的“反复颠倒,无所不可”外,还有“断章取义,歪曲事理,翻云覆雨,滑头狡辩”等等。比如:
古时,有个师爷为给一名杀人犯开脱,将案情呈文中“用刀杀人”的“用”字中间一竖,故意拉长拐弯,“用”便成了“甩”,故意杀人也就成了过失杀人。
晚清,当过师爷的李鸿章练就了一套油滑的师爷笔法,他在直隶总督任上时,曾弹劾袁世凯“胆大妄为”,当闻知西太后要起用袁时,立刻将“胆大妄为”的“妄”改成了“有”,贬语一下子变成了赞语,迎合了慈禧的旨意,袁世凯也因祸得福。
时下的师爷笔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除了“反复颠倒,断章取义,歪曲事理,滑头狡辩”等手法,又增加了“模糊概念,偷贬换褒,‘人性化’说法,使用‘麻醉性’词汇”等等。比如:
房价暴涨,怕老百姓接受不了,就说成“补偿性上涨、恢复性上涨”、“环比下降”,其隐含的意思大概是:其他地方都涨得很猛,咱这儿落后了,也得往上涨一涨。或者是以前房价高,后来又降了,现在上涨不过是恢复以前的状态。或者是前几年、前几个月上涨很多,这个月比以前多少降点儿。同一个意思,这样说就不那么刺耳。
把通货膨胀说成是“资金流动性过剩”,这究竟是啥意思?从字面上看,可能许多人会想:资金过剩就是钱多了,钱多了当然是好事,让人高兴嘛!其实就是通货膨胀。
明明是非法侵占国有土地,利用职务之便私分房产,侵吞国家财产,却说成是“前进中的问题”。一个“前进中”,问题性质就变了,改革开放没有现成路可走,需摸着石头过河,到了深水区就摸不着石头了,出点儿问题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明明是贪污受贿,却说成是“灰色收入”。灰色,虽然也不是什么好颜色,但它界于红黑之间,比起黑色淡多了,这么一说,冲击感、震撼力就大为减若,可以逃避法纪惩处。
明明是下降,硬说成增长,还巧妙地在前面加个“负”字,如“出口负增长”、“销量负增长”、“利润负增长”。要是说下降,多难听,玩个小小文字游戏,听起来好像还是“增长”,这样就不会给 “大好形势”抹黑了。
把违规拆迁中“违规”换成 “保护”,就可以大摇大摆的违法。某市将一座古建筑扒掉建商品楼,有人批评他们破坏文物,负责人说:“是‘保护性’拆迁。”由此推论,是不是还有“关爱性强奸”、“人性化杀人”、“廉政式腐败”……
当代“师爷笔法”犹如一幕幕文字魔术,把黑变成了白,把少变成了多,把假变成了真,把坏变成了好,把问题变成了政绩。
手法隐蔽,让人眼花缭乱。油头滑嘴,可掩盖事实真相。晦涩难懂,有很大欺骗性。词藻幽美,能让人乐于接受。
“师爷笔法”的问题在于“师爷”,只要“师爷”存在,“师爷笔法”就永远不会消亡。为什么“师爷”总能有用武之地?因为“大老爷”们喜欢他。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