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玉碎月残––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时间:2014-05-01  阅读:660  作者:傲寒

文/傲寒

掩卷,又不忍释手,百感交集,默默写下玉碎月残,泪眼婆娑。 ----序言

艺术的力量

记得我读完最后一段文子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半了,彻夜未眠。我的心好像和主人公一样经历了久远的跋涉,在爱恨交织中残喘。我也仿佛是他们的送葬者,虔诚地跪倒在真主的面前。

闭目,一幕幕场景在我的脑海浮现。我看见那个风尘仆仆的老人领着个步履阑珊的小孩叩响博雅宅的大门。看见那个安守本分的琢玉匠人在油灯下目不转睛地雕刻宝船。看见那个誉满京华的玉王和漂泊他乡的冰雨在苦难中心心相惜。看见那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在湖光塔影下捧卷清读的身影。看见那个文质彬彬的才子佳人对待爱情那种忠贞不二的眼神。看见那个饱受风雨依然如旧的四合院紧闭的大门。看见那个浮萍半生的老人面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时的悲情。

这是部很费心力的小说,她讲述了一个小宅里三代人的爱恨纠葛。这是部很神秘的著作,她给回族人民披上了宗教的大衣。这是部很厚重的作品,她记录了那个霍乱年代下沉睡的历史。这是部很唯美的文学,她用悲情阐释了艺术的魔力。冰心为此书作许,称为一本奇书。刘白羽先生评论说,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这部作品从诞生那刻起就注入了永存的生命力,她摘得了矛盾文学奖的桂冠并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文学作品。

霍达在自序中说“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希望读者也得到这样的享受”。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真的得到了这种享受,被那种虔诚的信仰所折服,为那种至真的亲情所感染,被那种纯洁的爱情所打动。霍先生说: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冶炼,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我相信只有懂得苦难的人才会有非凡的境界,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显得宠辱不惊。

通篇布局采用穿插倒叙的手法,讲述两个年代的故事。一章“玉”一章“月”,看似散乱却又不失条理。合卷想来,“玉”的部分,以韩子奇的生活轨迹为主线,“月”的部分以韩新月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原本平行的两条线最终交汇到一起,整个故事也进入到高潮阶段。其实也不能将两条线分的太清,因为他们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脉络。

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欲说还掩的神秘吸引着我急切的读下去。其实在我看到新月床头的照片时我就隐隐觉得梁君壁可能不是她的生身母亲,可是又不敢肯定,也怀疑过新月是姑妈的女儿。直到看到玉儿和韩子奇漂留英国才肯定了新月的母亲是谁。我认为这部作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混合体,她反应和映照了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留恋。悲情的基调贯穿始末,却也有欢快的节奏。我不禁把这里的人物和《红楼梦》中的相比。新月的性格里有五分的林黛玉和五分的薛宝钗,生性柔弱多愁善感。玉儿和壁儿同韩子奇的纠葛也如红楼,只不过韩子奇的性格恰恰和贾宝玉相反。

艺术的魅力往往让人叫绝,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和感知美的心灵!

信仰的力量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去的,出席的的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谁活在穆斯林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书中这样描写穆斯林信徒“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礼拜都要朝着圣城的方向,每个穆斯林一生中如果条件许可应该前往克尔白朝觐一次。每年的伊斯兰历十二月上旬,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远离家乡,成群结队,奔向日思夜慕的麦加,虔诚受戒,如痴如醉,泪流满面,从此获得安拉的宥赦。”这本书最让我觉得震撼的就是这种虔诚的信仰,她是多么的伟大啊,在她面前人们脱离了肉体,只剩下虔诚的灵魂。她的力量是超越生死的,生前信奉死后同样接受信仰的审判。《穆斯林的葬礼》中塑造的最典型的信徒当属吐罗耶定,他以风烛残年之躯,前往圣城麦加朝拜,风雨无阻。后来故事的发展中,韩子奇曾多次想起吐罗耶定巴巴,在他面前韩子奇感到惭愧,甚至感到罪恶。

信仰到底是什么,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模糊了。我们变得没有信仰!穆斯林教信奉真主,相信后世,相信末日审判,相信报偿。认为人是有罪的的,只有安拉才能赦免。所以他们虔诚地跪倒在真主面前,请求得到救赎。

整本书其实都在信奉真主前展开的。梁亦清亦是个虔诚的信徒,他相信人的福报真主早有安排,所以他安安分分不去羡慕会远斋的蒲綬昌。梁君壁从九岁开始和母亲白氏天天每日做晨礼从未间断,她虽然被写成守财奴,但是她从不忘记对主的真诚。韩子奇在弥留之际说出了汉族的身份,但是他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忠实的穆斯林信徒,他相信了因果报应。

信仰,她使相信她的人内心得到平静,她使朝拜她的人得到灵魂的救赎,她使罪恶的人得到惩戒和宽容。我很难想象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在风雨路途做礼拜前的“代净”,那种近乎“愚昧”的信奉,虔诚到骨髓里的忠诚,这是一种怎样的自觉和自净啊!

信仰,使他们勤劳,使他们节俭,就如梁亦清的双手和他简单的葬礼。信仰,使他们向善,使他们团结,就如吐罗耶定说的那样“天下回回是一家”。信仰,使他们坚强,使他们坚定,就如吐罗耶定那样不辞辛苦地踏上朝觐的征途。信仰,使他们无畏,使他们无惧,因为他们相信一切苦难都有真主的救赎。

而我们的信仰去哪儿了?物欲横流,不择手段,虚伪狂妄,理所当然-----信仰,在我们华夏文明的5000年积淀中消失了。我们失去了像穆斯林那样对真善美的虔诚,我们失去了衡量自身的天平!

爱情的力量

爱情是文学里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穆斯林的葬礼》向我们塑造了几段纠葛的爱情,然而有情人却没有终成眷属。

韩子奇和壁儿的婚姻,其实是形势所迫,他们的结合成了理所当然,也算是患难夫妻。至于他们之间的爱情,恐怕只剩下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了。他们是师兄师妹的完美结合,也正是如此,奇珍斋才能死而复生,韩子奇在收藏界才能名满京华。壁儿的形象在整个故事里是最生动的,她是个好女儿,好姐姐,好妻子,好妈妈。她工于心计,却也心直口快。她嫉恶如仇,却也通情达理。后来她受不了丈夫的背叛,妹妹的越轨,导致性情大变,也在情理之中。

韩子奇和玉儿在英国漂泊的爱情,可能是他一生最眷恋的回忆。他们的恋情突破的世俗的禁忌,也突破了穆斯林的教规。玉儿和壁儿虽然是同胞姐妹但性格完全迥异,玉儿是高贵,典雅,智慧的化身。一直以来韩子奇和壁儿对玉儿的爱护,是玉儿在温暖中成长,她还考上了燕京大学,她向往的自由和理想已经超越了居家妇人壁儿的理解。在二战的笼罩下的伦敦,韩子奇和玉儿一起生活了10年。那个最初的“奇哥哥”,她的姐夫,变成了她的爱人。她是那么的依恋他,从小开始,她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不能和他比。他们在一起生下了故事的小主人公新月。新月几乎继承了玉儿所有的有点,包括美貌和智慧。

梁冰玉的爱情充满了坎坷,她被爱情深深的伤害过,所以离开了那个她挚爱的燕京大学。异国他乡的奥利佛对他的一往情深,使她无可奈何却又不肯接受。玉儿为杨琛的虚伪而痛心,为奥利佛的死亡而悔恨。也只有韩子奇是她最信任的男人了,她的奇哥哥,她的姐夫,她的爱人。其实那种类似父爱的爱恋是她一直不肯接受奥利佛的真正原因,她是爱他的。

新月的爱情是这个故事最唯美的爱情。我们看到在那个年代里爱情的纯洁和神圣。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从相遇到相恋,那种既心心相惜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羞涩和悸动,让人恨不能把两个人的手牵在一起。但是,唯美的东西往往都不长久。在那个上纲上线的年代,爱情也许就是个禁忌,更别说师生恋了。命运将两个相爱的人折磨的心力憔悴终于走到一起了,但是新月却也不久于人世。爱情让新月的生命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最终却也像祝英台一样悲剧的结尾。

韩天星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他爱的人是容桂芳,可是他母亲喜欢的是陈淑彦。母亲的一个小小伎俩让本来相爱的人劳燕分飞。他和妹妹的好朋友陈淑彦结婚了,母亲很高兴,家里很高兴,也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心里的苦水。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她让两颗陌生的心紧紧依偎,她让受伤的心得到抚慰。我们都不曾深深的爱过,比起楚雁潮对新月的爱。我们都不曾真真的痛过,比起韩子奇与梁冰玉。爱情是每个人渴望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权利去爱。如果爱,请深爱!

梦想的力量

梦想是每个人活着的希望,是每个人奋斗的方向。

细读《穆斯林的葬礼》你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是追梦人。有国人的强国梦,青年的革命梦,有吐罗耶定的朝觐梦,梁亦清的宝船梦,有韩子奇的美玉梦,壁儿的富贵梦,有新月的北大梦,姑妈的团圆梦……这些梦想都深深刻入他们的生命中,融入他们的血液里。

在那个霍乱年代里,人们仍然对生活报以美好的憧憬。在那种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穆斯林仍然虔诚地在真主面前祈愿。他们都是活在梦想里的人,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

新月的梦想如愿以偿却也转瞬即逝。她梦想的北大向她张开了怀抱,她梦想的爱情向她心灵撞击,似乎所有的幸运都在眷顾着这个冰清玉洁的姑娘,但是所有的不幸却又接踵而至。新月是整个故事的矛盾体,她是韩子奇和玉儿的爱情结晶,也是整个家庭貌合神离的根源。她是完美无缺的天使,也是千疮百孔的恶魔。我深爱并痛恨着这个形象。

梦想终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就像楚雁朝在那个时代里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可是梦想又创造了奇迹,就像韩子奇卧薪尝胆最终重振奇珍斋。梦想有时候就是一种信仰,它让追随他的人疯狂,就想吐罗耶定那样对主的忠诚。梦想和贪欲不同,梦想是追求自我的价值实现而不损人不超过其限度。梦想如果成为了贪欲那就成了心魔,只会引火自焚。

穆斯林的信徒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得到安拉的救赎,求得进入天园的门券。因此他们虔诚的礼拜,自觉接受真主的监督,内心向善,远离罪恶,勤劳节俭,团结互助。

后记

我并非穆斯林的信徒,但对主仍报以虔诚的祈求。希望万能的主将光芒撒向善良的人们,让他们摆脱肉体的病痛和精神的摧残。

我并非专业的评论者,仅以浅薄的文字书写我对著作的心得。我对“霍先生”怀着崇高的敬意,并希望更多的读者能阅读她这部经典。

我并非一块璞玉,但是愿意用灵魂去维护玉的高洁,纯真。我希望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去雕饰,塑造出属于自己的“和氏璧”。

我并非一弯新月,但是我愿意以赏月者的身份去感受新月的孤寂与冷清,世事的沉浮与命运的捉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并非是来参加一个葬礼,只是在吊念一个时代的悲剧。“霍先生”用穆斯林的仪式将故事里的人物埋葬,而我们的灵魂也在葬礼中得到净化。

2014年5月1日 傲寒

相关专题:爱情 新月

赞(2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篇散文心情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伤感散文优美散文经典散文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