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贿”
□墨未浓
安徽省纪委一办案人员介绍:近年来,贪官受贿物品历经了从现金、房产到珍奇古玩的“三变”,玉石、字画、瓷器、古董、邮票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受贿清单中。
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总额近八成为玉石,其中一次收受的和田玉就价值350万元。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收受的字画、玉石等物品近200件,价值1300余万元。杭州前副市长许迈永,办案人员在其家中发现大量玉器、鸡血石,齐白石、范曾、潘天寿、启功等名家字画,堪称一个小型文化博物馆。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贪官们收受“雅贿”,已成为当前腐败案中的一个新变化。他们看中的绝非艺术品本身,而是其收受途径隐蔽、变现手法多样、出事易逃避等“优点”。
雅贿成受贿隐秘通道。行贿者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香车豪宅、有价证券等传统做法,投其所好,摇身变成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雅品”。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被遮蔽在貌似文人雅趣的珠帘中,低劣的权钱勾兑,在层层风雅面纱遮挡下,变得更加隐蔽。
雅贿比钱财更安全。一些贪官,名为“雅好”、“文化”、“收藏”,其实对“雅赠”的价值心知肚明,深知好的玉石、玉器、古玩、字画等绝对是高档奢侈品。
据办案人员介绍,行贿人与受贿官员热衷于雅贿,是经过“精心考量”的:珍奇古玩不像现金那么烫手 ,也不像房产、汽车那么惹眼,变现手段隐蔽多样,远比收受钱财更安全,还有增值的市场潜能。
能规避风险逃避责任。官员们喜好收受雅贿,还有规避风险的考量。以和田玉成为送礼热门为例,“黄金有价玉无价”,一个官员若收受若干现金、金条、汽车、房产,纪委、检察机关很容易判定,当场一数、按市场价一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若收受和田玉、瓷器或名人字画,量价便成了一道难题。
曾有纪委办案人员就官员受贿的瓷器,专门到景德镇找资深藏家核实价值,当地一大师回复说:“这件瓷器也就值5000元吧。”但有业内人士私下透露,市场行情已飙升到500万元。正可谓:金钱交易藏于雅,送金赠银太直白,玉器字画无明价,一旦落马被调查,贬算价值可轻罚。
真伪难辨左右逢源。大量雅贿游离于真迹赝品之间,以假当真,以真当假,真假难辨,价值弹性极大。在北京琉璃厂文化市场,有多家书画店老板极力向暗访记者推销“高仿字画”,介绍“回购业务”。记者问:“用赝品送礼,被识破怎么办?”老板说:“你就让他再卖给我们,我们以真品价格回购,当然,钱得由你出,我们再加点手续费。”
在这里,买一幅高仿启功的字只需600元,一幅高仿范曾的钟馗画开价只有800元。老板说:“这都是他们学生画的,连他们自己都分辨不出来,送人效果绝对好!”
用仿品当真品送礼,过段时间,卖家负责上门当真品收购,但收购价至少要比原价低20%,老板也得有钱赚,钱由送礼人出。收礼人当真品办了事,事发当仿品量价,安全可靠。
借拍卖之机,“光明正大”变现,赝品高价拍,真品低价拍,不开发票,手法隐蔽,很难取证。
高价“买”领导的画,“求”领导的字,名为收藏,实则行贿。
雅贿是权钱交易向更高端的转化,故意混淆“正常爱好”与“收受贿赂”的界线,在“贿”字前面强加上“雅”字,给贿赂披上了美丽的外衣,给铜臭喷上了迷人的香水,其实本质没有变,充其量是孔乙己“窃书不算偷”的翻版。
阅读感言